外痔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一般治疗需调整生活方式,如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养成良好排便习惯及温水坐浴;药物治疗有局部外用软膏和栓剂;手术治疗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或影响生活的情况,包括外痔切除术和剥离结扎术,不同年龄患者治疗及术后护理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一般治疗
1.调整生活方式
饮食方面: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蔬菜(如芹菜、菠菜等)、水果(如苹果、香蕉等)和全谷类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减少便秘对外痔的刺激。一般来说,成人每天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建议为25~35克,例如一个中等大小的苹果约含3克膳食纤维,一根中等长度的芹菜约含1克膳食纤维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饮酒,这些食物可能会加重肛周血管的充血,从而加重外痔的症状。
排便习惯: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定时排便,避免长时间蹲厕,一般建议排便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蹲厕时间过长会导致肛周静脉丛淤血,诱发或加重外痔。对于儿童,家长要帮助其养成规律的排便习惯,避免因排便不规律而增加肛周疾病的风险;对于老年人,由于肠道蠕动功能相对较弱,更要注意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可适当多吃一些有助于肠道蠕动的食物。
2.温水坐浴
每天可进行1~2次温水坐浴,水温以37~40℃为宜,每次坐浴时间约15~20分钟。温水坐浴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肿胀。对于女性患者,要注意经期坐浴时的卫生;对于儿童,坐浴时要有人监护,防止发生意外;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坐浴时要注意水温不要过高,时间不要过长,避免引起头晕等不适。
二、药物治疗
1.局部外用药物
外用软膏:可以使用含有糖皮质激素或抗炎成分的软膏,如氢化可的松软膏等,能起到抗炎、消肿、止痛的作用。但糖皮质激素软膏不宜长期使用,一般连续使用不超过1周。对于儿童,应避免使用含有强效糖皮质激素的软膏;对于孕妇,使用前要咨询医生,因为某些药物可能对胎儿有影响。
外用栓剂:如痔疮栓,将其塞入肛门内,可起到消肿、止痛、止血等作用。使用栓剂时要注意操作方法,避免损伤肛周黏膜。对于儿童,使用栓剂可能会比较困难,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剂型。
三、手术治疗
1.适应证
当外痔出现严重的疼痛、肿胀,经保守治疗无效,或者外痔体积较大影响日常生活时,可考虑手术治疗。例如,外痔出现嵌顿,导致局部组织缺血、坏死时,必须尽快进行手术。对于老年患者,手术前要评估其心肺功能等全身状况,确保能够耐受手术;对于儿童,一般不轻易采用手术治疗,除非病情非常严重,在手术前要充分考虑手术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2.手术方式
外痔切除术:直接切除外痔组织,适用于单纯的外痔。手术过程相对简单,但术后需要注意伤口的护理,保持肛周清洁,预防感染。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术后护理的重点有所不同,儿童需要家长更加细心地照顾,防止其搔抓伤口;老年人则要注意预防便秘等情况,影响伤口愈合。
剥离结扎术:对于较大的外痔或混合痔中的外痔部分,可采用剥离结扎的方法。手术时将外痔的静脉丛剥离后结扎,达到治疗的目的。术后要密切观察伤口的出血情况等,儿童和老年人在术后都要特别注意伤口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