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连性肠梗阻是因腹腔内肠粘连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的病症,病因包括腹部手术、腹腔炎症、创伤,临床表现有腹痛、阵发性绞痛伴肠鸣音亢进、呕吐早期为胃内容物后期随病情进展变化、腹胀因梗阻部位不同表现有异、停止排气排便分完全与不完全情况,诊断依靠病史采集、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治疗有非手术的禁食胃肠减压等和手术解除粘连,儿童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合理补液,老年人治疗需谨慎综合评估全身状况且非手术时密切监测脏器功能。
粘连性肠梗阻是因腹腔内肠粘连致使肠内容物通过出现障碍的一类肠梗阻病症。
病因
1.腹部手术:腹部手术是引发粘连性肠梗阻的常见原因,手术过程中肠管暴露于外界环境、手术操作对肠管的刺激以及术后炎性渗出等,都可能促使肠粘连的形成。例如,阑尾炎手术、剖宫产手术等术后,均有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风险。
2.腹腔炎症:腹腔内的炎症,如腹膜炎,炎症会导致肠管之间、肠管与腹膜等组织发生粘连,进而引发肠梗阻。像结核性腹膜炎等炎症性疾病,容易造成肠粘连。
3.创伤:腹部受到创伤后,若出现腹腔内出血、组织损伤等情况,也可能引发粘连。比如腹部闭合性创伤后,可能会继发肠粘连并导致肠梗阻。
临床表现
1.腹痛:多为阵发性绞痛,这是由于梗阻部位以上的肠管强烈蠕动所致。疼痛发作时可伴有肠鸣音亢进,患者能感觉到腹内有气体窜动。
2.呕吐:早期呕吐多为胃内容物,随着病情进展,呕吐物可变为肠内容物。高位肠梗阻时呕吐出现较早且频繁,低位肠梗阻时呕吐出现较晚,呕吐物呈粪样。
3.腹胀:高位肠梗阻腹胀不明显,低位肠梗阻及麻痹性肠梗阻腹胀较为显著,表现为全腹膨隆。
4.停止排气排便:完全性肠梗阻时患者停止排气排便,但在梗阻早期,尤其是不完全性肠梗阻,可能仍有少量排气排便。
诊断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是否有腹部手术史、腹腔炎症史或腹部创伤史等,这些病史对诊断粘连性肠梗阻有重要提示作用。
2.症状体征:根据上述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临床表现进行初步判断。
3.影像学检查:腹部X线检查可见肠管扩张,有多个液平面,呈阶梯状分布,这是诊断肠梗阻的重要依据;腹部CT检查可更清晰地显示肠粘连的情况以及肠管的形态等。
治疗
1.非手术治疗:适用于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等情况。包括禁食、胃肠减压,以减轻腹胀,减少肠腔内的积气积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等。
2.手术治疗:对于绞窄性肠梗阻、非手术治疗无效的粘连性肠梗阻等情况,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解除粘连,恢复肠道的通畅。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发生粘连性肠梗阻时,由于其肠道功能发育尚不完善,病情变化可能较为迅速。需要密切观察患儿的腹痛、呕吐、腹胀及生命体征等情况,因为儿童对肠梗阻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弱,一旦病情有变化需及时处理。同时,儿童在治疗过程中对液体丢失的耐受性较差,要注意合理补液。
2.老年人:老年人常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发生粘连性肠梗阻时,治疗需更加谨慎。要综合评估老人的全身状况,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非手术治疗时需密切监测各脏器功能,因为老年人的脏器储备功能下降,对治疗的反应可能不如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