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合适流产方式需考虑妊娠周数等,药物流产适用于妊娠≤49日等健康女性,人工流产分负压吸引术和钳刮术;术前要完善检查、注意个人卫生;术后要休息、观察阴道流血、注意饮食营养、禁止性生活和盆浴;不同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术后1-2周需复查B超了解子宫恢复情况。
1.药物流产:适用于妊娠≤49日、年龄小于40岁的健康女性。药物流产是通过服用药物终止妊娠,需在医生严格评估下进行,药物会引起子宫收缩排出孕囊,成功率约为90%-95%,相对损伤较小,但有流产不全需清宫的风险。
2.人工流产:包括负压吸引术(适用于妊娠10周内)和钳刮术(适用于妊娠10-14周)。人工流产相对药物流产宫腔残留概率低,但手术操作可能对子宫内膜有一定损伤。一般来说,妊娠周数越小,人工流产对身体的损伤相对越小。
术前准备
1.完善检查:术前需进行B超检查确定孕囊大小、位置,血常规、凝血功能、传染病筛查等检查,了解自身身体状况,排除手术禁忌证。例如通过B超确定是宫内妊娠才能进行流产手术,若为宫外孕进行流产手术会有极大危险。
2.个人卫生:术前3日避免性生活,保持外阴清洁,防止术中感染。比如性生活可能带入细菌,增加术后感染的几率。
术后护理
1.休息与活动:术后应休息2周左右。休息期间可适当进行轻度活动,如散步等,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休息有利于身体恢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可能影响子宫复旧,导致阴道流血时间延长等。
2.观察阴道流血情况:术后阴道会有少量流血,一般持续3-7日,最长不超过15日。若阴道流血量多于月经量,或流血时间过长,需及时就医。因为阴道流血量过多可能提示宫腔残留或子宫复旧不良等情况。
3.饮食营养:术后应加强营养,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如瘦肉、鱼类、新鲜蔬菜水果等,促进身体恢复。蛋白质是身体修复的重要物质,维生素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
4.禁止性生活和盆浴:术后1个月内禁止性生活和盆浴,防止细菌感染引起盆腔炎等妇科疾病。盆浴时污水可能进入阴道引发感染,性生活也会增加感染风险。
不同人群注意事项
1.年轻女性:年轻女性身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强,但仍需严格遵循术后护理要求。要重视术后身体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医,同时要从心理上正确面对流产事件,必要时寻求心理疏导。因为年轻女性可能对流产对身体和心理的影响认识不足,忽视术后护理或心理调节。
2.有病史人群:如有既往妇科疾病史,如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流产后更要密切关注身体状况。盆腔炎患者流产后感染风险更高,需加强抗感染相关的观察,按照医生要求进行后续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流产后要注意月经情况,如有月经异常等及时复诊。
3.多次流产女性:多次流产会增加子宫内膜损伤、宫腔粘连、继发不孕等风险。这类女性术后更要严格休息和护理,术后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促进子宫内膜修复的药物(仅说明药物名称,不涉及具体使用指导),如雌激素类药物等,同时要做好避孕措施,避免再次意外妊娠。
定期复查
术后1-2周需复查B超,了解子宫恢复情况,查看是否有宫腔残留等。例如通过复查B超可以明确子宫内是否还有妊娠组织残留,如果有残留可能需要再次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