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手术是粘连性肠梗阻最多见的原因,其引发机制是手术致腹腔组织创伤激活炎症反应,致渗出物机化形成粘连,进而肠腔狭窄引发梗阻;不同人群中腹腔手术相关粘连性肠梗阻有不同特点及影响因素,儿童因腹腔空间小等需医护更细察病情,老年人因修复能力降等病情进展快,女性特殊生理期腹腔手术需考虑生理特点;预防措施包括手术中轻柔操作等减少损伤及用防粘连材料,术后早期鼓励活动并观察异常情况。
一、腹腔手术引发粘连性肠梗阻的机制
腹腔手术是导致粘连性肠梗阻最为常见的原因。在腹腔手术过程中,腹腔内的组织会受到创伤,这会激活机体的创伤-炎症反应。一方面,手术操作会使腹膜、肠管等组织表面的间皮细胞受损,释放多种炎症介质,吸引炎性细胞浸润,引发局部的炎症反应,导致纤维蛋白原等物质渗出,这些渗出物若不能被及时完全吸收,就会逐渐机化形成粘连。另一方面,手术过程中对腹腔脏器的扰动、异物(如纱布、缝线等)的刺激等,也会促进粘连的形成。随着粘连的发展,可能会使肠管的正常解剖结构发生改变,肠管相互粘连成团或者与周围组织粘连固定,进而引起肠腔狭窄,导致肠梗阻的发生。
二、不同人群中腹腔手术相关粘连性肠梗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儿童人群:儿童进行腹腔手术时,由于其组织修复和再生能力相对较强,但腹腔手术同样可能引发粘连。例如先天性肠道畸形的手术治疗等情况。儿童的腹腔空间相对较小,粘连后更容易导致肠管的扭曲、受压等情况,而且儿童表述能力有限,对于腹痛等症状的表达不精确,这就需要医护人员更加仔细地观察病情变化。同时,儿童在术后的恢复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避免过早进行剧烈活动等,以减少粘连相关肠梗阻的发生风险。
老年人群:老年人腹腔手术时,本身机体的修复能力下降,且常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这些基础疾病会影响腹腔局部的血液循环和组织的修复过程,使得术后粘连形成的概率增加。另外,老年人的肠道蠕动功能相对较弱,一旦发生粘连,更容易出现肠梗阻的症状,而且病情往往进展较快,需要更加密切地监测。
女性特殊生理期:女性在孕期或月经期进行腹腔手术时,生理状态会对粘连形成产生影响。孕期女性腹腔脏器位置发生改变,手术操作难度相对较大,术后粘连的情况可能更复杂。而月经期女性机体的凝血功能等可能会有一定变化,也可能影响粘连的形成过程。在术后恢复时,需要考虑女性生理期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来降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风险。
三、预防腹腔手术相关粘连性肠梗阻的措施
手术操作方面:手术中要尽量轻柔操作,减少对组织的损伤,缩短手术时间,这有助于降低炎症反应的程度。使用可吸收的缝线等,减少异物刺激。对于容易发生粘连的手术部位,可以考虑使用防粘连材料,如医用透明质酸钠凝胶等,这些防粘连材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隔离组织,减少纤维蛋白的沉积和粘连的形成。
术后护理方面:术后早期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如翻身、四肢活动等,早期活动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肠粘连的发生。对于不能自主活动的患者,可以由医护人员协助进行肢体的被动活动。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腹痛、腹胀、肛门排气排便等情况,一旦出现异常,及时进行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粘连性肠梗阻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