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炎是尿道黏膜被病原体感染引发的炎症分为淋菌性与非淋菌性等,病因包括病原体感染(淋菌性由淋病奈瑟菌、非淋菌性由衣原体等,还有其他病原体)及尿道损伤、梗阻、不洁性生活等,临床表现有尿道不适、分泌物等且不同类型表现有差异,分类依据病原体,诊断通过病史采集、症状观察、实验室检查,治疗原则是针对病原体用药和非药物干预,特殊人群中女性易患需注意清洁,儿童要警惕先天畸形等,妊娠期用药需谨慎。
一、定义
尿道炎是指尿道黏膜被病原体感染而引发的炎症,可分为淋菌性尿道炎与非淋菌性尿道炎等类型,是泌尿系统常见疾病之一。
二、病因
(一)病原体感染
1.淋菌性尿道炎:主要由淋病奈瑟菌感染所致,多通过性接触传播。
2.非淋菌性尿道炎:常由衣原体、支原体等病原体引起,同样可通过性接触传播,此外,不注意尿道局部卫生等也可能增加感染风险。
3.其他病原体:如滴虫、单纯疱疹病毒、肝炎病毒等也可能引发尿道炎症,但相对较少见。
(二)其他相关因素
1.尿道损伤:尿道器械检查、性生活过于剧烈等导致尿道黏膜损伤,易使病原体侵入引发炎症。
2.尿道梗阻:如尿道结石、前列腺增生等造成尿道梗阻,尿液排出不畅,利于病原体滋生繁殖而诱发尿道炎。
3.不洁性生活:不注意性生活卫生,增加了病原体感染尿道的几率。
三、临床表现
(一)典型症状
1.尿道不适:可出现尿道刺痒、灼热感、刺痛等,部分患者排尿时尿痛明显,且排尿频率增加(尿频)。
2.尿道分泌物:淋菌性尿道炎多有脓性分泌物,非淋菌性尿道炎分泌物常为稀薄黏液状。
(二)不同类型表现差异
1.淋菌性尿道炎:发病较急,初期尿道口红肿,有大量脓性分泌物,随后可出现尿频、尿痛等症状。
2.非淋菌性尿道炎:症状相对淋菌性尿道炎较缓和,尿道分泌物量少,多为稀薄浆液性。
四、分类
(一)淋菌性尿道炎
由淋病奈瑟菌感染引起,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
(二)非淋菌性尿道炎
常见病原体为衣原体、支原体等,除性接触传播外,间接接触被污染的物品也可能感染。
五、诊断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性生活史、尿道损伤史、近期用药情况等,了解可能的感染诱因。
(二)症状观察
依据患者尿道不适、分泌物等临床表现初步判断。
(三)实验室检查
1.涂片检查:取尿道分泌物涂片,镜检观察病原体形态。
2.病原体培养:通过培养检测出具体致病病原体,明确感染类型。
六、治疗原则
(一)针对病原体用药
1.淋菌性尿道炎:选用对淋病奈瑟菌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2.非淋菌性尿道炎:根据病原体类型,选用相应的抗生素,如针对衣原体、支原体感染的药物。
(二)非药物干预
保持尿道局部清洁,避免不洁性生活,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防止交叉感染。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女性
女性尿道短,更易发生尿道炎,日常需注意保持会阴部清洁,勤换内裤,性生活后及时排尿,减少尿道感染机会。
(二)儿童
儿童尿道炎需警惕是否存在先天尿道畸形、泌尿系统感染源等情况,一旦发现尿道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且儿童用药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或选择合适的儿童专用药物。
(三)妊娠期女性
妊娠期女性患尿道炎时,用药需格外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以保障母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