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肠息肉患者早期无症状,常通过检查偶然发现,常见症状有便血(表现为大便表面带血、颜色鲜红、量少,易与痔疮混淆,年龄大及有家族史者需警惕)、排便习惯改变(便秘、腹泻或两者交替,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几率,儿童出现该症状需关注)、腹痛(隐痛或胀痛,程度和部位因息肉位置而异,有腹部手术史者症状更复杂)、黏液便(因息肉刺激黏膜分泌过多黏液,女性特殊时期出现需谨慎),特殊情况症状包括肠道梗阻(息肉大或数量多阻塞肠道,老年人风险高且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脱垂(息肉位置低或蒂长脱出肛门外,儿童出现时家长勿自行处理应及时就医)。
一、多数肠息肉患者无症状
许多有肠息肉的人在疾病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症状,往往是在进行体检、结肠镜检查或因其他疾病做肠道相关检查时才被偶然发现。这部分患者由于没有症状,可能难以自行察觉肠道内息肉的存在。
二、常见症状
1.便血:便血是肠息肉较为常见的症状之一。通常表现为大便表面带血,颜色鲜红,出血量一般较少,有时也可能出现便后滴血。这种便血容易与痔疮等疾病混淆,但痔疮的便血多为排便时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而肠息肉的便血常与大便相混合。便血的原因主要是息肉表面的黏膜受到粪便摩擦或刺激,导致黏膜破损出血。年龄较大的患者出现便血时,需要更加警惕,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肠道息肉发生恶变的风险相对增加。有肠道疾病家族史的人,一旦出现便血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
2.排便习惯改变:患者可能出现便秘或腹泻,或者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的情况。便秘可能是由于息肉占据肠道空间,影响了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排便功能;而腹泻则可能是因为息肉刺激肠道黏膜,导致肠道分泌功能紊乱。长期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饮食不规律、长期久坐等,可能增加这种症状的发生几率。对于儿童患者,如果出现排便习惯明显改变,家长应密切关注,及时带孩子就医,排除肠息肉等疾病的可能。
3.腹痛:部分患者会出现腹部隐痛或胀痛,疼痛程度和部位因人而异。疼痛的发生可能是由于息肉牵拉肠壁,或者引起肠道梗阻所致。疼痛部位多与息肉所在的位置有关,比如右半结肠的息肉可能导致右下腹疼痛,左半结肠的息肉则可能引起左下腹疼痛。有腹部手术史的患者,肠道内可能存在粘连等情况,一旦出现肠息肉,腹痛症状可能会更加明显和复杂。
4.黏液便:肠息肉患者的大便中可能会出现黏液,这是因为息肉刺激肠道黏膜,使黏膜分泌过多的黏液。黏液便可能单独出现,也可能与便血、腹痛等症状同时存在。黏液的量和性质也有所不同,有时为少量透明黏液,有时则为较多的白色或黄色黏液。对于女性患者,在月经期或孕期,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肠道功能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此时出现黏液便等症状需要更加谨慎,及时咨询医生。
三、特殊情况症状
1.肠道梗阻:当息肉较大或数量较多时,可能会阻塞肠道,导致肠道内容物通过障碍,引起肠梗阻。患者会出现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这是一种较为严重的情况,需要及时进行治疗。老年人由于肠道功能相对较弱,发生肠梗阻的风险相对较高,且肠梗阻可能会引发其他严重的并发症,如肠坏死、感染性休克等。
2.脱垂:如果息肉位置较低或蒂较长,可能会脱出肛门外,患者可在肛门处摸到肿物。这种情况在直肠息肉患者中较为常见。儿童患者如果出现息肉脱垂,家长应避免自行将肿物推回,以免造成损伤,应及时就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