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量少的原因包括内分泌因素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紊乱(像多囊卵巢综合征致排卵异常等)、甲状腺功能异常(甲减影响月经调节);子宫内膜因素如宫腔操作损伤致内膜变薄、宫腔粘连影响经血排出;全身性因素如营养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如重度贫血)影响;生活方式因素如精神压力过大、过度节食影响;年龄因素中青春期因轴未成熟、围绝经期因卵巢衰退可致;特殊人群中青春期需健康生活方式,围绝经期有异常需就医排查,有宫腔操作史者术后要防感染且有症状及时就医排查并发症。
一、内分泌因素
1.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紊乱: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调节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进而影响卵巢功能。若该轴功能异常,如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常存在促黄体生成素(LH)与促卵泡生成素(FSH)比例失调、雌激素水平异常等,可致排卵异常,表现为月经量少。研究表明,PCOS患者中约50%-70%存在月经稀发或月经量少情况;2.甲状腺功能异常:甲状腺素分泌过少(甲状腺功能减退)会影响机体代谢,干扰月经调节机制,可导致月经量减少。甲状腺功能减退时,机体代谢率降低,激素合成等受影响,进而影响月经周期及经量。
二、子宫内膜因素
1.宫腔操作损伤:人工流产、清宫术等宫腔操作可能损伤子宫内膜,导致子宫内膜变薄。例如,多次人工流产史的女性,子宫内膜基底层受损后修复困难,会出现月经量少。有研究显示,曾有2次及以上人工流产史的女性,月经量少发生率高于无宫腔操作史者;2.宫腔粘连:宫腔粘连多因宫腔操作、感染等引起,粘连会使宫腔部分或完全闭塞,影响经血排出,从而导致月经量减少。常见于有宫腔手术史且术后恢复不佳的女性。
三、全身性因素
1.营养不良:严重的营养不良会影响机体的激素合成等,导致月经量少。当机体处于低营养状态时,无法为月经周期的正常维持提供充足物质基础,影响子宫内膜的正常生长与脱落;2.慢性消耗性疾病:如重度贫血,身体处于低营养、缺氧状态,会影响月经的正常周期和经量。重度贫血时,机体各器官功能受影响,包括生殖系统,进而导致月经量减少。
四、生活方式因素
1.精神压力过大:长期精神压力过大,会通过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导致下丘脑分泌激素异常,进而影响月经,出现月经量少。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下的女性,月经紊乱发生率较高;2.过度节食:过度节食使机体脂肪含量过低,而雌激素的合成需要脂肪作为原料,雌激素合成减少会影响月经,导致月经量少。例如,为减肥过度节食的女性,易出现月经不调及月经量少情况。
五、年龄因素
1.青春期:青春期女性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尚未完全成熟,激素调节不稳定,可能出现月经不调、月经量少,多为生理性,随身体发育可逐渐恢复正常;2.围绝经期:围绝经期女性卵巢功能逐渐衰退,雌激素分泌减少,会出现月经量少的情况,这是正常的生理过渡阶段,但也需排查是否有器质性病变。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青春期女性:需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避免过度节食,保证营养均衡,减轻精神压力,若月经量少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排查是否存在内分泌等方面问题;2.围绝经期女性:若出现月经量少且伴有阴道不规则出血、潮热盗汗等其他不适,需及时就医进行妇科检查、激素水平测定等,排查子宫内膜病变等器质性疾病;3.有宫腔操作史女性:术后应注意个人卫生,预防宫腔感染,若出现月经量少伴随腹痛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排查宫腔粘连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