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切除后一般不换胃,而是采用消化道重建,包括BillrothⅠ式吻合(适用于部分合适患者,符合生理通道、功能紊乱少但有条件限制)、BillrothⅡ式吻合(适用于胃切除范围大的情况,可能有并发症)、Roux-en-Y吻合(防碱性反流性胃炎,依患者情况考量)。不换胃是因换胃手术难度风险大、术后功能恢复难预测且无肿瘤学优势。
一、胃癌切除后的消化道重建方式
1.BillrothⅠ式吻合
适用于胃溃疡等病变较局限的情况,在胃癌手术中对于部分合适的患者也可采用。是将胃的残端与十二指肠直接吻合。其优点是符合正常的消化道生理通道,术后胃肠道功能紊乱相对较少。但要求胃切除范围不宜过大,十二指肠必须有足够的长度来进行吻合,否则会增加吻合口张力等风险。在不同年龄、性别患者中,只要解剖条件允许,都可能适用该吻合方式,但需要考虑患者的全身状况,如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心肺等多器官功能减退,需综合评估能否耐受这种吻合方式带来的消化道重建。
2.BillrothⅡ式吻合
是将胃残端与空肠上段吻合,十二指肠残端关闭。这种吻合方式适用于胃切除范围较大的情况,尤其是胃癌切除范围较广时。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儿童患者由于消化道发育尚未完全成熟,采用BillrothⅡ式吻合需要更谨慎评估,因为可能影响其未来的消化吸收功能和生长发育;女性患者在考虑该吻合方式时,要注意术后对内分泌等可能产生的间接影响,不过主要还是基于解剖和肿瘤根治要求;男性患者一般只要符合手术适应证也可采用。该吻合方式可能会引起一些并发症,如碱性反流性胃炎等,需要在术后密切观察患者情况。
3.Roux-en-Y吻合
也是一种常用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将空肠提起与胃残端吻合,然后空肠远段与距吻合口一定距离的空肠行端-侧吻合。这种吻合方式在防止碱性反流性胃炎方面有一定优势。对于不同年龄患者,老年患者采用该吻合方式时要考虑其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因为老年患者肠道蠕动相对较慢;女性患者在术后激素水平等可能对肠道恢复有一定影响,但主要还是依据手术的肿瘤根治效果和消化道重建的稳定性;男性患者同样以肿瘤是否根治、消化道重建是否稳定为主要考量因素。
二、不进行换胃手术的原因
1.手术难度与风险
换胃手术涉及到复杂的血管、组织分离以及全新的消化道连接,手术操作难度极大,同时手术风险很高,包括术中大出血、吻合口瘘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概率远高于消化道重建手术。从科学研究角度看,现有的临床数据表明消化道重建手术已经能够较好地满足患者术后的消化吸收等基本功能需求,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换胃手术在临床应用上的优势超过其带来的高风险。
2.术后功能恢复
消化道重建后的患者通过合理的饮食调整等,大多可以较好地恢复消化功能。例如,BillrothⅠ式吻合的患者在术后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能够像正常消化道一样进行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而换胃手术由于胃的结构完全改变,术后患者的消化吸收功能难以预测,可能会出现严重的营养不良等问题,目前没有证据显示换胃能比消化道重建更好地保障患者的营养状态和生活质量。
3.肿瘤学角度
胃癌手术主要是要达到肿瘤根治的目的,消化道重建主要是为了保障术后消化道的连续性和功能,换胃并不能改善肿瘤的根治效果,反而可能因为手术范围的扩大等带来更多肿瘤复发转移的风险等问题,从肿瘤学的循证医学证据来看,消化道重建已经能够满足胃癌根治术后的基本要求,无需进行换胃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