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潴留病因涉及多系统多因素,主要分为机械性和动力性梗阻两类。机械性梗阻包括尿道狭窄、膀胱颈梗阻及先天性畸形等,动力性梗阻则由神经系统病变、药物性因素及手术创伤等引起。特殊人群如老年男性、产后女性、脊柱损伤患者及糖尿病患者尿潴留风险较高,需加强监测。预防与日常管理方面,建议调整生活方式、进行高危人群监测及合理管理药物使用。急性尿潴留需优先解除梗阻,慢性尿潴留则需长期管理病因,特殊人群需预防并发症。
一、机械性梗阻因素导致的尿潴留
1、尿道狭窄:多见于男性,常见病因包括前列腺增生、尿道结石、尿道肿瘤及外伤性瘢痕。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尿潴留的首要病因,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显著上升,60岁以上男性患病率超50%。尿道结石易嵌顿于后尿道,导致急性完全性梗阻。
2、膀胱颈梗阻:女性患者常见病因包括膀胱颈硬化症、盆腔肿瘤压迫及先天性膀胱颈抬高。此类梗阻常导致排尿阻力增加,残余尿量增多,最终发展为慢性尿潴留。
3、先天性畸形:如尿道瓣膜、后尿道瓣膜等,多见于婴幼儿,常导致反复尿路感染及进行性肾功能损害。
二、动力性梗阻因素导致的尿潴留
1、神经系统病变:
(1)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包括脊髓损伤(如胸腰段骨折)、脑卒中、帕金森病等。脊髓损伤平面以下排尿反射弧中断,导致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
(2)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骶神经损伤等可影响支配膀胱的神经功能。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的患者,神经源性膀胱发生率达25%~50%。
2、药物性因素:
(1)抗胆碱能药物:如阿托品、山莨菪碱等,通过阻断M受体抑制逼尿肌收缩。
(2)α受体激动剂:如麻黄碱、伪麻黄碱等,可增强膀胱颈及后尿道平滑肌收缩。
(3)镇静剂及麻醉药:如地西泮、苯巴比妥等,可降低中枢神经对排尿反射的敏感性。
3、手术及创伤因素:
(1)盆腔手术:如直肠癌根治术、子宫切除术等,可能损伤支配膀胱的神经。
(2)会阴部外伤:如骨盆骨折、骑跨伤等,可导致尿道括约肌痉挛或逼尿肌损伤。
三、特殊人群的尿潴留风险及注意事项
1、老年男性:需警惕前列腺增生合并急性尿潴留,建议定期进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及超声检查。
2、产后女性:分娩过程中胎头压迫可能导致膀胱麻痹,建议产后4~6小时主动排尿,必要时行导尿术。
3、脊柱损伤患者:需关注神经源性膀胱的发生,建议进行尿动力学检查评估膀胱功能。
4、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易导致神经病变,建议每年进行神经传导速度检测及残余尿量测定。
四、尿潴留的预防与日常管理
1、生活方式调整:
(1)控制液体摄入量:晚间减少饮水量,避免膀胱过度充盈。
(2)定时排尿训练:每2~3小时主动排尿,建立条件反射。
(3)盆底肌锻炼:凯格尔运动可增强尿道括约肌功能,建议每日3次,每次10~15分钟。
2、高危人群监测:
(1)前列腺增生患者:定期进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及超声检查。
(2)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每6个月进行尿动力学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药物使用管理:
(1)避免滥用抗胆碱能药物,长期使用者需定期监测膀胱功能。
(2)服用α受体阻滞剂(如坦索罗辛)时需注意体位性低血压风险。
尿潴留的病因涉及多系统、多因素,需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进行综合诊断。对于急性尿潴留患者,应优先解除梗阻,恢复排尿功能;慢性尿潴留患者则需针对病因进行长期管理。特殊人群需加强监测,预防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