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典型症状包括咳嗽咳痰、发热盗汗、体重下降等,特殊人群症状有差异,需与肺炎、肺癌鉴别,诊断依赖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症状管理包括症状监测、非药物及药物干预。
一、肺结核的典型症状及表现
1.1.咳嗽与咳痰
肺结核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为咳嗽,持续2周以上需高度警惕,咳嗽性质多为干咳或伴少量白色黏液痰,若合并细菌感染可出现黄脓痰,痰中带血或咯血是肺结核的特征性表现,多因病灶侵蚀血管导致,据《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统计,约30%~50%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会出现痰中带血。
1.2.全身症状
发热是肺结核的重要全身症状,多为长期午后低热(37.5℃~38.5℃),夜间盗汗明显,患者常自述夜间睡眠时大量出汗,需更换衣物,体重下降是肺结核的典型表现,患者短期内(1~3个月)体重可减轻5%~10%,乏力、食欲减退、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也较常见,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1.3.呼吸系统症状
呼吸困难多见于病灶范围广泛或合并胸腔积液的患者,表现为活动后气促、胸闷,胸痛多因胸膜受累引起,呈锐痛或钝痛,深呼吸或咳嗽时加重,部分患者可出现声音嘶哑,因喉返神经受压所致。
二、特殊人群的症状特点
2.1.老年患者
老年肺结核患者症状常不典型,咳嗽、发热等表现可能被误认为慢性支气管炎或肺炎,老年患者免疫力低下,易出现结核菌播散,导致肺外结核(如淋巴结核、骨结核)的发生率升高,据研究,60岁以上肺结核患者中,肺外结核占比可达15%~20%。
2.2.儿童患者
儿童肺结核多表现为原发综合征,症状以低热、盗汗、乏力为主,咳嗽可能不显著,但易出现淋巴结肿大(尤其是颈部淋巴结),儿童患者对结核菌的免疫反应较弱,易发展为重症肺结核,如血行播散型肺结核,需高度重视。
2.3.免疫抑制患者
HIV感染者、器官移植受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肺结核症状可能被原发病掩盖,表现为发热、体重下降等非特异性症状,胸部影像学改变可能不典型,易漏诊或误诊,此类患者肺结核的发病率是普通人群的10~20倍。
三、症状的鉴别与诊断要点
3.1.与肺炎的鉴别
肺炎起病急,高热、寒战明显,咳嗽、咳痰症状较重,胸部影像学表现为肺叶或肺段实变,经抗生素治疗有效,而肺结核起病缓,低热为主,咳嗽、咳痰症状较轻,胸部影像学表现为上肺野浸润影或空洞,抗生素治疗无效。
3.2.与肺癌的鉴别
肺癌多见于中老年吸烟者,咳嗽、痰中带血症状较重,可伴胸痛、声音嘶哑,胸部影像学表现为肺内肿块或阻塞性肺炎,经纤维支气管镜或穿刺活检可确诊,肺结核患者多无吸烟史,胸部影像学表现为多形态病变(浸润、空洞、纤维化)。
3.3.诊断流程
出现咳嗽≥2周、痰中带血、低热等症状时,应及时进行胸部X线或CT检查,若发现肺内病变,需进一步行痰涂片抗酸杆菌检查、痰结核菌培养或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确诊需依赖病理学检查(如经皮肺穿刺、支气管镜活检)。
四、症状管理的临床建议
4.1.症状监测
患者需每日监测体温、咳嗽频率、痰液性状,记录体重变化,若出现高热、大量咯血、呼吸困难加重等情况,需立即就医,老年、儿童、免疫抑制患者需加强症状监测频率。
4.2.非药物干预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咳嗽时用纸巾遮掩口鼻,防止飞沫传播,保证充足睡眠,均衡饮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适当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如深呼吸、缩唇呼吸)。
4.3.药物干预
确诊肺结核后,需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的化疗原则,常用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肝肾功能、血常规,监测药物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