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裂孔疝是腹腔内脏器(主要是胃)通过膈食管裂孔进入胸腔所致疾病。发病与年龄增长致食管周围韧带松弛、先天解剖结构异常、腹内压增高等因素有关。临床表现有反流相关症状、胸痛、吞咽困难及其他如出血、呼吸困难等症状。诊断可通过胃镜、上消化道钡餐造影、食管24小时pH监测等。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女性有不同特点需特殊关注。
一、发病原因
1.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食管周围的韧带会逐渐松弛,膈食管裂孔也会变得薄弱,这是老年人易患食管裂孔疝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老年人的结缔组织发生退行性变,使得食管裂孔周围的支持结构功能下降。
2.先天因素:部分人可能存在先天性的食管裂孔解剖结构异常,比如食管裂孔比较宽大等情况,这使得他们在出生后就存在发生食管裂孔疝的潜在基础。
3.腹内压增高: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慢性咳嗽、便秘等情况会导致腹内压持续增高,腹腔内的器官(如胃)就容易通过薄弱的食管裂孔进入胸腔。例如,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长期咳嗽,腹内压反复升高,增加了食管裂孔疝的发病风险;长期便秘的人群,排便时腹内压急剧升高,也可能诱发食管裂孔疝。
二、临床表现
1.反流相关症状:最常见的是胃食管反流症状,如烧心、反酸等。这是因为胃疝入胸腔后,胃酸容易反流至食管,刺激食管黏膜引起不适。例如,患者可能会在进食后平卧时出现明显的烧心感,反流物可能会到达口腔,导致反酸。
2.胸痛:疼痛可放射至胸部、肩部等部位,疼痛性质多样,可为刺痛、灼痛等。其发生机制可能与反流物刺激食管黏膜,引起食管痉挛或食管周围组织受刺激有关。
3.吞咽困难:部分患者会出现吞咽困难的情况,初期可能是间歇性吞咽困难,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变为持续性吞咽困难。这是由于疝入胸腔的胃组织压迫食管,导致食管狭窄或运动功能障碍。
4.其他症状:严重的食管裂孔疝可能会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等情况,表现为呕血、黑便等;还可能因疝入胸腔的胃影响心肺功能,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但相对较少见。
三、诊断方法
1.胃镜检查:是诊断食管裂孔疝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胃镜可以直接观察食管黏膜的情况,看到是否有胃黏膜通过食管裂孔疝入食管,还能了解有无反流性食管炎等并发症。
2.上消化道钡餐造影:让患者服用钡剂后进行X线检查,可观察到食管裂孔疝的典型表现,如膈上出现胃泡影等,有助于明确诊断。
3.食管24小时pH监测:能够检测食管内的酸碱度变化,评估有无胃食管反流情况,对于判断食管裂孔疝是否伴有明显的反流有重要意义。
四、治疗及注意事项
1.一般治疗: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可采取一般治疗措施。如改变生活方式,避免进食过饱,避免餐后立即平卧,睡眠时可将床头抬高15-20cm,以减少夜间反流;避免食用辛辣、油腻、酸性等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容易加重反流症状。
2.药物治疗:可使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如质子泵抑制剂(可抑制胃酸分泌,减轻烧心、反酸等症状)等,但具体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手术治疗:对于症状严重、经内科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如食管裂孔疝修补术等。
特殊人群方面,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患食管裂孔疝后可能症状不典型,更需要密切观察。儿童患食管裂孔疝相对较少,但一旦发生,需更加谨慎处理,因为儿童的消化系统等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治疗上需充分考虑其特殊性,优先考虑对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治疗方式,如一般治疗等,若需手术则要选择对儿童创伤较小的手术方式。女性在妊娠期间由于腹内压升高,容易诱发食管裂孔疝,妊娠期间要注意监测,采取相应措施减轻腹内压升高对食管裂孔的影响,产后也需关注症状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