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肿瘤早期的症状及不同人群需注意的事项。症状主要包括消化不良症状(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上腹部疼痛(隐痛、胀痛)和其他症状(黑便、体重下降),不同症状在各类人群中有不同表现及需要警惕之处;温馨提示部分指出老年人、青少年、孕妇、有不良生活方式人群及有胃部相关病史患者应分别关注身体变化、重视症状、及时检查、调整生活方式及定期复查等。
一、消化不良症状
1.腹胀:早期胃肿瘤可能导致胃部消化功能减弱,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延长,产生气体,引起腹胀。尤其是进食后,这种腹胀感可能会更加明显。老年人胃肠功能本身相对较弱,出现腹胀可能更难察觉是胃肿瘤早期症状。长期大量饮酒、暴饮暴食的人群,本身就容易有消化不良症状,若出现持续性腹胀,更需警惕。有胃溃疡病史的患者,若腹胀情况加重且与以往不同,也要考虑胃肿瘤可能。
2.食欲不振:胃肿瘤会影响胃部的正常蠕动和消化液分泌,使患者对食物缺乏兴趣。女性在生理期可能会有食欲不振情况,但如果排除生理期等因素,持续较长时间的食欲不振,同时伴有其他不适,可能是胃肿瘤早期表现。青少年若因学习压力大等出现食欲不振,一般调整生活方式后会改善,若持续不缓解,也不能忽视胃肿瘤可能。
3.恶心呕吐:肿瘤刺激胃部黏膜,引起胃部痉挛,导致恶心、呕吐。呕吐物多为未消化的食物。孕妇在孕早期会有恶心呕吐症状,但胃肿瘤导致的恶心呕吐一般无明显规律,且可能伴有其他消化不良表现。经常熬夜、饮食不规律的人群,若出现频繁恶心呕吐,要及时排查。有胃炎病史的患者,若恶心呕吐症状加重,需进一步检查。
二、上腹部疼痛
1.隐痛:早期胃肿瘤的上腹部疼痛通常较为轻微,表现为间歇性隐痛,容易被患者忽视。疼痛部位多在剑突下或上腹部偏左。中老年人对疼痛的敏感度相对较低,可能会对这种隐痛不太在意。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的人群,可能会将这种疼痛误认为是精神因素导致的胃部不适。有胃息肉病史的患者,若出现上腹部隐痛,要警惕胃肿瘤发生。
2.胀痛:肿瘤生长使胃部空间相对变小,食物通过不畅,产生胀痛感。这种胀痛在进食后可能会加剧。肥胖人群腹部脂肪较多,对疼痛定位可能不准确,若出现上腹部胀痛,可能会误以为是消化不良或其他腹部疾病。经常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的人群,本身可能有胃部不适,若胀痛持续不缓解,需警惕胃肿瘤。有胃黏膜肠化生病史的患者,出现胀痛更要及时检查。
三、其他症状
1.黑便:胃肿瘤表面可能会有小的出血点,血液在肠道内经过消化分解,使大便颜色变黑。出现黑便可能提示胃肿瘤已经侵犯到血管。儿童出现黑便可能与饮食(如食用动物血等)有关,排除饮食因素后若仍有黑便,需及时就医。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人群,可能会因药物导致胃黏膜损伤出血出现黑便,若持续黑便,要警惕胃肿瘤。有胃黏膜异型增生病史的患者,出现黑便需高度重视。
2.体重下降:由于消化不良和食欲不振,患者摄入的营养物质减少,同时肿瘤的生长消耗身体能量,导致体重逐渐下降。对于本身就有减肥计划的人群,若在没有刻意节食和增加运动量的情况下体重持续下降,要考虑胃肿瘤可能。患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若体重下降明显且血糖控制稳定,也需排查胃肿瘤。
温馨提示:
对于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症状可能不典型,家属要多关注老人身体变化,定期带老人体检。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出现上述症状家长要重视,及时就医,避免误诊。孕妇若出现消化不良等症状,不要自行用药,应及时告知医生自己的孕期情况,进行详细检查。长期有不良生活方式如酗酒、熬夜的人群,要及时调整生活方式,定期进行胃部检查。有胃部相关病史的患者,要严格遵医嘱定期复查,一旦出现症状变化,及时与医生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