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有发热、呼吸道症状、全身症状及其他可能症状。发热可为低热、中热或高热,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是机体免疫反应,持续高热有危害;呼吸道症状包括干咳、咽干咽痛等,是病毒侵袭呼吸道黏膜表现;全身症状有乏力、肌肉酸痛等,是机体应对病毒的全身性反应;还可能有鼻塞流涕、嗅觉味觉减退丧失等症状。
一、发热
1.表现情况: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初期,发热较为常见,可为低热,体温在37.3~38℃左右,也可能出现中热,体温在38~39℃,部分人还可能出现高热,体温超过39℃。不同人群发热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可能因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发热时波动相对较大;老年人由于机体反应性降低,发热可能不典型,体温升高幅度相对较小,但也需密切关注。生活方式不健康、长期劳累等人群,自身免疫力相对较低,感染后发热可能更易出现且持续时间可能稍长。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发热可能会加重基础疾病的病情,需格外留意体温变化。
2.意义阐述:发热是机体免疫系统对抗病毒的一种表现,通过升高体温可以抑制病毒的复制等。但持续高热可能会对机体各器官功能产生影响,如导致代谢加快、心率增快等,所以需要关注体温变化,必要时采取适当的物理降温等措施(如儿童可使用湿毛巾擦拭额头等,但需注意方法正确)。
二、呼吸道症状
1.表现情况
咳嗽:多为干咳,无痰或仅有少量白痰。不同年龄段人群咳嗽表现有差异,儿童可能咳嗽相对较频繁,且由于不会准确表达,可能以阵发性咳嗽为主;老年人咳嗽力量相对较弱,咳嗽可能不剧烈,但也需重视。长期吸烟的人群,本身呼吸道黏膜受到刺激,感染新冠后咳嗽可能会更明显。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病史的人群,如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感染新冠后咳嗽可能会加重,且与基础疾病的咳嗽表现可能有所不同,需注意区分。
咽干、咽痛:感染初期可出现咽干、咽痛的感觉,就像嗓子干燥、有异物感且伴有疼痛,这种症状可能单独出现,也可能与咳嗽等其他症状同时存在。不同性别在这方面的感受可能无明显差异,但个体差异较大,有些人可能感觉较轻,有些人则可能较为明显。生活中经常用嗓过度的人群,如教师等,感染后咽干、咽痛可能会更突出。
2.意义阐述:呼吸道症状是病毒侵袭呼吸道黏膜的表现,咳嗽有助于清除呼吸道内的异物等,但剧烈咳嗽可能会影响患者的休息等;咽干、咽痛会给患者带来不适,影响吞咽等功能。
三、全身症状
1.表现情况
乏力:患者会感觉全身没有力气,活动耐力明显下降。儿童可能表现为精神不振、不爱玩耍等;老年人乏力可能会影响日常的生活自理能力,如穿衣、洗漱等都感觉困难。长期缺乏运动的人群,感染后乏力可能会更明显,因为本身肌肉力量相对较弱。有贫血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感染后乏力症状可能会被放大,因为机体本来就处于相对缺氧等状态。
肌肉酸痛:部分患者会出现全身肌肉酸痛,尤其是四肢肌肉,感觉像运动过度后的酸痛感。不同年龄人群对肌肉酸痛的感知和耐受不同,儿童可能会通过哭闹等方式表达不适;老年人肌肉酸痛可能会影响睡眠等。经常进行高强度体力活动的人群,感染后肌肉酸痛可能相对不那么明显,因为其肌肉适应性较好,但一旦出现也需重视。
2.意义阐述:乏力和肌肉酸痛是机体在应对病毒感染时的全身性反应,乏力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肌肉酸痛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不适,需要患者多休息来促进机体恢复。
四、其他可能症状
1.鼻塞、流涕:部分患者初期会出现类似普通感冒的鼻塞、流涕症状,鼻塞可导致呼吸不畅,流涕可能会引起鼻腔周围皮肤的不适。儿童由于鼻腔相对狭窄,鼻塞可能会对其呼吸和吃奶等产生影响;过敏体质的人群,感染后鼻塞、流涕可能会更严重,因为本身呼吸道处于相对敏感状态。
2.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一些患者在感染初期会出现嗅觉减退或丧失,味觉也可能受到影响,吃什么东西都感觉没有味道。这是因为病毒可能影响了嗅觉和味觉感受器,不同人群发生概率可能有差异,但一旦出现会对患者的饮食兴趣等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