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常见症状包括全身症状(如70%~80%患者有午后低热、50%~60%盗汗、80%乏力消瘦、60%食欲减退)和呼吸系统症状(90%咳嗽、70%咳痰、1/3咯血、20%~30%胸痛,晚期呼吸困难);特殊人群中,老年人症状不典型但易合并肺外结核,儿童以低热咳嗽为主且婴幼儿易急性发作,糖尿病患者症状更重且治疗难度大,免疫抑制人群症状不典型且影像学改变可能不典型;出现持续2周以上咳嗽咳痰或伴低热盗汗乏力等症状应高度怀疑肺结核,需监测体温体重并立即前往定点医疗机构就诊,高危人群应定期筛查并避免与活动性患者密切接触。
一、肺结核的常见症状及临床表现
1.1.全身症状
1.1.1.发热:约70%~80%的肺结核患者会出现长期低热,体温多在37.5℃~38℃之间,午后或傍晚升高,次日凌晨可降至正常。这种热型称为“午后潮热”,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后机体免疫反应相关。部分患者可出现高热,体温达39℃以上,多见于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或干酪性肺炎。
1.1.2.盗汗:约50%~60%的患者在入睡后或醒前出现全身大汗,尤其是头部、颈部和胸部,严重时可浸湿衣被。盗汗的发生与结核毒素刺激交感神经,导致汗腺分泌增加有关。
1.1.3.乏力与消瘦:由于结核感染引起机体代谢亢进,能量消耗增加,约80%的患者会出现进行性体重下降,每月可减轻2~5kg。同时伴有全身乏力、易疲劳,活动后加重。
1.1.4.食欲减退:约60%的患者出现食欲不振,对油腻食物敏感,严重时可导致营养不良。这与结核毒素对消化系统的刺激及全身炎症反应有关。
1.2.呼吸系统症状
1.2.1.咳嗽:约90%的患者以咳嗽为首发症状,初期多为干咳或少量白色黏液痰,持续2~3周以上。随着病情进展,痰量可增多,合并细菌感染时痰液呈黄色或脓性。
1.2.2.咳痰:约70%的患者有痰液排出,早期为白色黏液痰,后期可出现血性痰或铁锈色痰。干酪性肺炎患者可咳出大量脓性痰,伴有恶臭。
1.2.3.咯血:约1/3的患者出现咯血,多为痰中带血或少量咯血,少数可发生大咯血(24小时内咯血量超过500ml)。咯血的发生与病变侵蚀血管有关,常见于空洞型肺结核。
1.2.4.胸痛:约20%~30%的患者出现胸痛,多为钝痛或刺痛,随呼吸或咳嗽加重。胸痛的发生与病变累及胸膜或胸壁有关,常见于肺结核合并胸膜炎。
1.2.5.呼吸困难:多见于晚期患者,由于肺组织广泛破坏或合并胸腔积液,导致通气功能受限。患者可出现活动后气促、端坐呼吸等表现。
二、特殊人群的症状特点
2.1.老年人:老年人肺结核症状常不典型,发热、盗汗等全身症状较轻,但易出现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非特异性表现。由于免疫力低下,病情进展快,易合并肺外结核(如结核性脑膜炎)。
2.2.儿童:儿童肺结核多表现为原发综合征,症状以低热、咳嗽、乏力为主,但易被忽视。婴幼儿可出现高热、呼吸困难等急性表现,需警惕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生。
2.3.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合并肺结核时,症状常较严重,发热、盗汗等全身症状更明显,且易出现空洞形成和痰菌阳性。由于高血糖环境利于结核分枝杆菌生长,治疗难度增加。
2.4.免疫抑制人群:如HIV感染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肺结核症状多不典型,可缺乏发热等典型表现,但易出现肺外结核(如淋巴结结核、肠结核)。胸部影像学改变可能不典型,需通过痰培养或病理检查确诊。
三、症状监测与就医建议
3.1.症状监测:出现持续2周以上的咳嗽、咳痰,或伴有低热、盗汗、乏力等症状时,应高度怀疑肺结核。需每日监测体温、体重变化,记录痰液性状及咯血量。
3.2.就医建议: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前往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就诊。通过痰涂片、痰培养、胸部X线或CT等检查明确诊断。避免自行服用抗生素,以免延误病情。
3.3.预防措施:对于高危人群(如糖尿病患者、HIV感染者),建议定期进行结核菌素试验(TST)或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筛查。保持良好通风环境,避免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