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评估葡萄胎相关妊娠风险及保障妊娠健康,需进行病史询问(包括既往妊娠史、月经史、家族史)、体格检查(全身检查和妇科检查)、实验室检查(hCG测定、超声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肝肾功能检查)及遗传学检查(染色体检查),有葡萄胎病史、年龄大、有内分泌疾病史的女性更需重视孕前相关检查。
一、病史询问
1.既往妊娠史:详细了解既往妊娠情况,包括是否有葡萄胎病史、正常妊娠情况等。若曾有葡萄胎妊娠史,再次发生葡萄胎的风险会增加,这与既往妊娠时的滋养细胞病变等因素相关。例如,有过完全性葡萄胎病史的女性,再次发生葡萄胎的几率约为1%-2%,而部分性葡萄胎病史者再次发生的几率相对较低,但仍需密切监测。
2.月经史:询问月经初潮年龄、月经周期、经期持续时间等。月经不规律可能与内分泌等多种因素有关,而内分泌状态与生殖系统健康密切相关,可能影响孕前的生殖情况。比如,长期月经周期紊乱可能提示存在内分泌失调,如多囊卵巢综合征等,这会对受孕及妊娠过程产生影响。
3.家族史:了解家族中是否有滋养细胞疾病的家族史。某些遗传因素可能增加葡萄胎发生的风险,虽然具体的遗传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但家族史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体格检查
1.全身检查:包括身高、体重、血压、心肺听诊等。全身状况会影响整体健康水平,例如肥胖可能与一些内分泌疾病相关,进而影响生殖系统功能;高血压等情况也需要在孕前进行评估和管理,以保障妊娠期间的安全。
2.妇科检查:检查外阴、阴道、宫颈、子宫及附件等情况。观察外阴有无异常,阴道黏膜情况,宫颈有无病变,子宫的大小、形态,附件区有无肿块等。子宫的大小是否正常、附件区有无异常肿物等对于评估生殖系统健康至关重要,例如子宫肌瘤等可能影响妊娠的顺利进行。
三、实验室检查
1.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测定:hCG是诊断葡萄胎的重要标志物。正常妊娠时hCG会随孕周增长而有规律地上升,而葡萄胎患者血hCG水平通常明显高于相应孕周的正常妊娠值,且持续不降或呈不规则波动。通过检测血hCG水平,并动态观察其变化,有助于早期发现葡萄胎相关问题。
2.超声检查:
腹部超声:可观察子宫大小、宫腔内有无异常回声等情况。葡萄胎在超声下表现为子宫大于相应孕周,宫腔内充满不均质密集状或短条状回声,呈“落雪状”,若水泡较大则呈“蜂窝状”。通过腹部超声可以初步判断子宫内是否存在异常妊娠组织。
阴道超声:相对腹部超声更清晰地观察子宫附件及宫腔内情况,能更早发现葡萄胎的超声特征,对于诊断葡萄胎具有重要价值。
3.血常规:了解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等指标。葡萄胎患者可能存在贫血等情况,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评估患者的一般身体状况,例如长期阴道流血可能导致贫血,血常规能及时发现这种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4.凝血功能检查:评估凝血功能状态。部分葡萄胎患者可能出现凝血功能异常,如D-二聚体升高等,凝血功能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这种异常,预防妊娠期间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5.肝肾功能检查:了解肝肾功能情况。妊娠过程中身体的代谢负担加重,肝肾功能是否正常对于保障妊娠期间母体的健康至关重要,若孕前肝肾功能存在异常,需要在孕前进行干预和调整。
四、遗传学检查
1.染色体检查:对葡萄胎组织进行染色体检查,区分完全性葡萄胎和部分性葡萄胎。完全性葡萄胎染色体核型为二倍体,均来自父系;部分性葡萄胎染色体核型通常为三倍体。染色体检查有助于明确葡萄胎的类型,指导后续的随访和处理。例如,完全性葡萄胎患者随访期间需要严格避孕并密切监测hCG水平,而部分性葡萄胎的随访相对不完全性葡萄胎可能有所不同。
特殊人群方面,对于有葡萄胎病史的女性再次妊娠前,需要更加严格地进行上述各项检查。年龄较大的女性,自身生殖系统功能可能有所下降,且发生葡萄胎等异常妊娠的风险相对增加,更要重视孕前检查。有内分泌疾病史的女性,如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在孕前需要将内分泌状态调整至相对稳定的状态,再进行妊娠评估,因为内分泌失调可能影响葡萄胎的发生及妊娠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