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内分泌相关疾病,包括甲状腺相关的甲亢和甲减、糖尿病的1型和2型、肾上腺相关的库欣综合征和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性腺相关的女性月经失调和男性性腺功能减退症,分别阐述了它们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发病年龄段及相关影响因素等。
一、甲状腺相关疾病
1.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当内分泌失调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引发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其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遗传等因素相关。临床主要表现为多汗、心悸、手抖、食欲亢进但体重减轻等。例如,Graves病是最常见的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原因,约占80%-85%的病例,是由于体内产生了刺激甲状腺细胞的自身抗体,导致甲状腺过度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在年龄方面,各年龄段均可发病,20-40岁女性多见。生活方式上,长期精神压力大、过度劳累等可能增加发病风险。
2.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内分泌失调使得甲状腺激素合成或分泌减少可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病因包括自身免疫损伤(如桥本甲状腺炎是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可引起甲状腺功能减退)、手术切除甲状腺、放射性碘治疗等。临床表现为畏寒、乏力、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体重增加等。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尤其是中年女性。病史方面,有甲状腺手术史、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等人群风险较高。
二、糖尿病
1.1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自身免疫反应破坏了胰腺中的胰岛β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引起。发病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某些特定基因变异会增加发病风险。多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发病,但也可发生在任何年龄。起病较急,常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等典型症状。生活方式上,目前尚无明确直接由生活方式导致1型糖尿病的证据,但遗传易感性在其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2.2型糖尿病:是一种复杂的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主要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有关。发病与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肥胖(尤其是中心性肥胖)、体力活动不足、高热量饮食等是重要的环境危险因素。多见于中老年人,但近年来随着肥胖率的上升,青少年发病也逐渐增多。患者早期可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多饮、多食、多尿、乏力、体重减轻等表现。女性在妊娠期也可能发生妊娠期糖尿病,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糖尿病,与孕期内分泌变化相关,分娩后部分患者血糖可恢复正常,但未来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
三、肾上腺相关疾病
1.库欣综合征:是由于肾上腺皮质分泌过量的糖皮质激素(主要是皮质醇)引起。病因包括垂体ACTH分泌过多(库欣病,约占70%)、肾上腺皮质腺瘤或癌、异位ACTH综合征等。临床表现为向心性肥胖、满月脸、多血质外貌、皮肤紫纹、高血压、血糖升高等。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女性多于男性。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也可导致医源性库欣综合征。生活方式上,长期不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药物是重要因素之一。
2.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由于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过多醛固酮,导致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多、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受抑制。主要病因是肾上腺醛固酮瘤、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临床表现为高血压、低血钾,可出现肌无力、周期性瘫痪、多尿、夜尿增多等。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女性略多于男性。高血压患者中约5%-10%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需注意筛查。
四、性腺相关疾病
1.女性月经失调:内分泌失调是引起女性月经失调的常见原因,涉及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紊乱。常见原因包括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这是一种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发病率在育龄女性中约为5%-10%,主要表现为月经稀发或闭经、多毛、肥胖、不孕等,其发病与胰岛素抵抗、雄激素过多等多种因素相关。另外,长期精神紧张、过度节食、环境改变等也可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导致月经失调。
2.男性性腺功能减退症:包括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和继发性性腺功能减退。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如克氏综合征(染色体核型为47,XXY),患者表现为睾丸小、性欲减退、胡须稀疏、乳房发育等。继发性性腺功能减退多由于下丘脑或垂体病变导致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进而影响睾丸功能。男性随着年龄增长,也可能出现性腺功能减退,称为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表现为性欲减退、勃起功能障碍、精力下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