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形虫检查包括病原学、血清学、分子生物学检查。病原学检查有涂片染色法(阳性率低,免疫正常者多为包囊状态,免疫低下者易检滋养体)和动物接种法(特异性高、繁琐耗时,用于科研或疑难病例);血清学检查中抗体检测的IgM是近期感染指标,IgG曾感染,双份血清4倍及以上升高提示急性感染,抗原检测是现症感染可靠指标;分子生物学检查的PCR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检测极少量DNA诊断感染,不同年龄人群和不同生活方式人群检查各有注意事项
一、病原学检查
1.涂片染色法:取患者的体液(如羊水、脑脊液、血液等)、组织液等制作涂片,经染色后镜检,查找弓形虫滋养体或包囊。例如,在脑脊液涂片中若能发现弓形虫滋养体可作为诊断依据,但该方法阳性率相对较低,因为弓形虫在人体内存活时可能处于包囊状态,不易被发现。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弓形虫多以包囊形式存在,病原学检查阳性率不高;而对于免疫功能低下者,如艾滋病患者等,可能更易检测到滋养体。
2.动物接种法:将待检样本接种于敏感动物(如小鼠)腹腔内,然后观察动物是否出现感染症状,如出现异常表现后解剖动物,检查其组织中是否有弓形虫。该方法特异性较高,但操作较为繁琐,耗时较长,且需要一定的实验条件,一般用于科研或疑难病例的诊断。不同年龄人群中,免疫功能正常的儿童或成人进行动物接种法检查相对较少,主要用于高度怀疑弓形虫感染且其他检查方法难以明确诊断的情况;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特殊人群,如接受器官移植后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若临床高度怀疑弓形虫感染,可能会考虑该检查方法,但需谨慎评估操作风险。
二、血清学检查
1.抗体检测
免疫球蛋白M(IgM)抗体检测:IgM抗体是近期感染的指标。一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方法检测。如果检测到弓形虫IgM抗体阳性,提示可能处于弓形虫急性感染期。不同年龄人群中,新生儿若母亲有弓形虫感染史,需关注新生儿IgM抗体情况,因为新生儿自身免疫系统不完善,母体IgG抗体可能通过胎盘传递,而IgM抗体一般不会通过胎盘,所以新生儿IgM抗体阳性更能提示新生儿有弓形虫宫内感染;对于儿童和成人,IgM抗体阳性结合临床症状可辅助诊断急性感染。
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检测:IgG抗体出现较晚,但可维持较长时间,甚至终身存在。IgG抗体阳性表示曾经感染过弓形虫。如果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IgG抗体滴度呈4倍及以上升高,也提示急性感染。对于不同性别,在血清学检查中无明显差异,但女性在孕期进行弓形虫IgG抗体检测尤为重要,因为孕期感染弓形虫可能会导致胎儿感染,通过监测IgG抗体动态变化可评估孕期弓形虫感染情况。生活方式方面,免疫功能低下者(如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血清学检查时需注意其免疫状态对抗体产生的影响,可能会出现抗体产生不典型等情况;有养猫等密切接触宠物生活方式的人群,需定期进行血清学检查,因为接触宠物是感染弓形虫的重要途径之一。
2.抗原检测:检测血清中的弓形虫循环抗原,是弓形虫现症感染的可靠指标。常用的方法有抗原斑点试验、免疫荧光法等。抗原检测对于早期诊断弓形虫感染有重要意义,尤其在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中,能更及时地反映体内弓形虫的感染状态。不同年龄人群中,抗原检测在儿童和成人中的操作和解读基本一致,但对于新生儿,需考虑母体抗原对检测结果的干扰等问题;对于有免疫病史的人群,如曾患艾滋病等免疫性疾病的患者,抗原检测能更准确地评估当前弓形虫感染情况,因为其免疫状态可能影响抗体和抗原的检测结果。
三、分子生物学检查
1.聚合酶链反应(PCR):利用PCR技术扩增弓形虫的特异性DNA片段,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特点。可以检测样本中极少量的弓形虫DNA,从而诊断弓形虫感染。在不同年龄人群中,PCR技术的应用需注意样本采集的规范性,例如新生儿样本采集时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等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对于儿童和成人,PCR检测可用于各种体液、组织等样本的检测,如脑脊液、血液、羊水等。生活方式方面,若有高危感染行为(如食用未煮熟的肉类等)的人群,PCR检测能更敏感地发现潜在的弓形虫感染;对于有弓形虫感染病史的人群,PCR检测可用于评估病情复发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