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皮试即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基于Ⅳ型变态反应原理检测机体是否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皮试周围一圈红,可能是正常免疫反应、局部刺激或过敏反应。结果判定结合红晕及硬结,硬结<5mm或仅红晕为阴性,≥5mm为阳性,阳性分不同程度,强阳性提示可能有活动性病灶。处理措施依结果而定,阴性无其他症状通常无需处理,阳性需进一步评估,过敏者按症状轻重处理。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及免疫系统功能低下者,皮试及结果解读需更谨慎,各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肺结核皮试的概述
肺结核皮试通常指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是基于Ⅳ型变态反应(迟发型变态反应)原理的一种皮肤试验,用来检测机体是否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将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注入前臂掌侧皮内,4872小时后观察和记录结果。
二、皮试周围一圈红的原因
1.正常免疫反应:若皮试后周围出现红晕,是机体对结核菌素产生的免疫反应表现。当机体曾感染结核分枝杆菌,致敏的T淋巴细胞再次接触结核菌素时,会释放细胞因子,导致局部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出现红晕及硬结。红晕范围与反应强度有关,一般红晕直径越大,反应可能越强。
2.局部刺激:皮试操作时,注射针刺激皮肤,可能引起局部轻微炎症反应,导致周围皮肤发红。这种发红通常范围较小,程度较轻,随时间推移可自行消退。
3.过敏反应:部分人群对皮试所用的结核菌素或其他成分过敏,除红晕外,可能伴有瘙痒、皮疹,严重时可出现水疱、渗液,甚至引发全身过敏症状,如呼吸困难、头晕、心慌等。
三、皮试结果判定(结合红晕及硬结情况)
1.阴性:硬结直径<5mm或仅为红晕。提示机体可能未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但需考虑一些特殊情况,如近期感染尚未产生变态反应、免疫系统功能低下(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或技术误差等,此类人群虽皮试阴性也不能完全排除结核感染。
2.阳性:硬结直径≥5mm。一般表明机体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可能是既往感染已痊愈,也可能是潜在的活动性结核。硬结直径59mm为一般阳性;1019mm为中度阳性;≥20mm或虽<20mm但局部出现水疱、坏死及淋巴管炎为强阳性。强阳性提示体内可能有活动性结核病灶,尤其是儿童,需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
四、处理措施
1.单纯红晕无硬结或硬结<5mm(阴性):若无其他可疑症状,一般无需特殊处理,保持皮试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搔抓、摩擦,以防感染。若有低热、咳嗽等可疑症状,或处于结核高风险环境(如密切接触过结核患者),需进一步检查,如胸部X线、痰结核菌检查等。
2.阳性结果:无论一般阳性、中度阳性还是强阳性,都需进一步评估。若同时有咳嗽、咳痰、低热、盗汗、乏力、消瘦等结核可疑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胸部影像学检查(如胸部CT)、痰涂片及培养找结核菌等,以确定是否为活动性结核病。一旦确诊,需遵循医嘱规范抗结核治疗。
3.过敏反应:若因过敏导致红晕伴瘙痒等,症状较轻者,可局部涂抹炉甘石洗剂缓解瘙痒;症状较重如出现水疱、渗液或全身过敏症状,应立即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抗过敏药物治疗。
五、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儿童: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皮试结果解读需更谨慎。低龄儿童皮试阳性,即使无明显症状,也应密切随访,因其患活动性结核风险相对较高。操作时要注意安抚儿童情绪,避免因哭闹影响皮试准确性。皮试后家长要注意观察儿童有无异常表现,如发热、精神萎靡等。
2.老年人:老年人免疫系统功能衰退,皮试反应可能不如年轻人典型,即使皮试阴性,若有长期咳嗽、低热等症状且高度怀疑结核,也不能轻易排除,需进一步检查。同时,老年人皮肤愈合能力相对较差,要注意保持皮试部位清洁,防止感染。
3.孕妇:孕妇进行肺结核皮试需权衡利弊。若处于结核高风险环境,可在医生评估后进行皮试。皮试后若出现阳性结果,进一步检查时要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检查方法,如必要时可选择胸部超声辅助诊断。孕期用药需谨慎,若确诊结核病,抗结核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循医嘱,密切监测母婴情况。
4.免疫系统功能低下者: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如器官移植后、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人群,皮试结果可能不准确,假阴性概率高。此类人群若怀疑结核感染,除皮试外,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如γ干扰素释放试验等,且一旦怀疑结核,应积极进一步检查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