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外结核相关疾病(包括淋巴结核、骨结核、脑膜结核)以及肺结核对肺部本身的其他相关病变(包括支气管扩张、肺不张、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分别阐述了各类疾病的发生机制、影响因素、表现及危害等内容。淋巴结核是结核菌经淋巴循环播散至淋巴结引发,有相应表现及危害;骨结核是结核菌经血循环达骨骼所致,影响生活质量;脑膜结核是结核菌血行播散入脑膜引起,病情凶险且易留后遗症;支气管扩张因肺结核病灶破坏支气管壁结构等导致,有相关表现及危害;肺不张由肺结核病灶致支气管狭窄或阻塞引起,影响肺功能;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肺结核致肺部病变引发肺动脉高压等所致,有严重并发症风险。
一、肺外结核相关疾病
(一)淋巴结核
1.发生机制:肺结核病灶中的结核菌可通过淋巴循环播散至颈部、腋下、腹股沟等部位的淋巴结,引发淋巴结核。结核菌在淋巴结内繁殖,导致淋巴结肿大、化脓等病理改变。
2.影响因素:免疫力低下人群更易发生,如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老年人免疫力随年龄增长逐渐衰退,均相对更容易因肺结核继发淋巴结核。营养不良、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情况也会增加风险。
3.表现及危害: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初期可为单个或多个,可活动,后期可能融合成块,与皮肤粘连,甚至破溃形成窦道。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长期不愈,影响美观及局部功能,还可能造成结核菌的进一步播散。
(二)骨结核
1.发生机制:结核菌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骨骼,如脊柱、髋关节、膝关节等部位。在骨组织中,结核菌繁殖引起骨质破坏、坏死等病变。
2.影响因素:儿童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血运丰富,结核菌更易定植;老年人骨代谢缓慢,修复能力差,发生骨结核后恢复相对困难。有肺结核病史且未规范治疗的人群,结核菌播散至骨骼的风险增加。
3.表现及危害:以脊柱结核为例,可出现腰痛、脊柱活动受限,严重时可导致脊柱畸形、截瘫等。髋关节结核可引起髋关节疼痛、活动障碍,影响肢体功能。骨结核病程长,治疗周期长,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
(三)脑膜结核
1.发生机制:结核菌通过血行播散进入脑膜,引起脑膜的炎症反应。结核菌在脑膜及脑实质内繁殖,可导致脑膜粘连、脑积水等并发症。
2.影响因素:儿童由于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结核菌更易侵入脑膜;老年人免疫力低下,对结核菌的清除能力减弱。肺结核患者若结核菌播散至脑膜,未及时控制,极易引发脑膜结核。
3.表现及危害:表现为头痛、发热、呕吐、颈项强直等,严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抽搐等。脑膜结核病情凶险,若不及时治疗,病死率较高,且即使存活也可能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如智力减退、肢体瘫痪等。
二、肺结核对肺部本身的其他相关病变
(一)支气管扩张
1.发生机制:肺结核病灶可破坏支气管壁的结构,导致支气管壁弹性减退、管腔扩张。长期的炎症刺激使支气管黏膜受损,分泌物引流不畅,进一步加重支气管扩张。
2.影响因素:肺结核病程较长、病情较重的患者,支气管扩张的发生风险较高。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肺部损伤,增加支气管扩张的发生几率。
3.表现及危害: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大量脓痰、反复咯血等。支气管扩张可导致肺部反复感染,进一步损害肺功能,严重时可引起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二)肺不张
1.发生机制:肺结核病灶引起支气管狭窄或阻塞,导致所属肺组织气体吸收,出现肺不张。例如,结核病灶累及支气管,使支气管内的分泌物、干酪样物质等堵塞支气管。
2.影响因素:肺结核患者若支气管堵塞较严重,肺不张发生风险增加。老年人咳嗽排痰能力相对较弱,更易发生因痰液堵塞引起的肺不张。
3.表现及危害:轻度肺不张可能无明显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发热等。肺不张会影响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导致缺氧,长期肺不张还可能引起肺部感染加重等不良后果。
(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发生机制:肺结核导致肺部广泛的病变,引起肺组织破坏、肺血管床减少,肺循环阻力增加,进而引起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负荷加重,最终导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2.影响因素:肺结核病程长、病变范围广的患者,发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风险较高。长期吸烟的肺结核患者,肺部损伤更严重,会加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生发展。
3.表现及危害:早期可表现为咳嗽、咳痰、气短等,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呼吸困难加重、心悸、下肢水肿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可导致心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