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在肺部CT上有好发部位及多种病变形态,其CT表现与病情判断相关,活动性肺结核有斑片状渗出影等特征,非活动性肺结核有条索状等阴影,肺部CT诊断肺结核需结合痰结核菌检查、临床表现,还需与肺炎、肺癌等肺部疾病鉴别。
一、肺结核在肺部CT上的常见表现
1.病变部位:肺结核好发于双上肺尖后段、下叶背段等部位。不同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人群,其好发部位可能因自身免疫等因素有一定差异,比如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可能更易在这些部位出现结核病变。有肺结核病史或密切接触史的人群需重点关注这些区域的肺部CT表现。
对于儿童,由于其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肺结核的病变部位可能相对不典型,但仍需留意双上肺等常见区域;女性在妊娠期等特殊生理状态下,免疫力可能有变化,肺部CT检查时也需关注上述部位是否有结核相关表现;长期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人群,肺部基础状态受影响,肺结核病变可能在CT上呈现不同特征,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2.病变形态
结节状阴影:可为单发或多发结节,结节大小不等,边缘可清晰或模糊。研究表明,结核结节的形成与结核杆菌感染后引发的免疫反应有关,在肺部CT上表现为局限性的高密度影。
斑片状阴影:呈片状分布,密度不均,可伴有磨玻璃样改变。这是因为结核病灶内有炎性渗出、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导致肺部组织密度发生变化,在CT图像上表现为斑片状的异常密度区。
空洞影:部分肺结核患者肺部CT可出现空洞,空洞壁可薄厚不一,内壁多较光滑,洞内有时可见液平。空洞的形成是由于结核病灶内干酪样坏死物质液化排出后形成,不同病情阶段的空洞表现可能有所不同,比如活动期肺结核的空洞可能周围炎性反应较明显,而稳定期肺结核的空洞周围纤维组织增生相对较多。
条索状阴影:多见于肺结核治愈后的病灶修复阶段,表现为条索状的高密度影,边界较清晰,是肺部组织修复过程中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的。
二、肺结核肺部CT表现与病情判断的关系
1.活动性肺结核的CT特征
若肺部CT显示有斑片状渗出影、多发结节影且边缘模糊,同时伴有空洞形成,尤其是空洞内有液平,提示病灶处于活动期,结核杆菌繁殖活跃,传染性较强。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活动期肺结核的渗出影可能更易扩散,女性在活动期可能因生理状态影响,病情变化相对更需密切关注,有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活动期肺结核可能进展更快,需及时干预。
还可观察病灶周围的炎性反应情况,活动期肺结核病灶周围多有较明显的炎性渗出带,表现为病灶周围密度稍高的模糊影,这反映了机体对结核杆菌的免疫炎症反应较强烈。
2.非活动性肺结核的CT特征
肺部CT可见条索状、钙化样阴影,病灶边界清晰,周围无明显炎性渗出影。钙化影是结核病灶愈合的常见表现,是钙盐沉积于结核病灶内形成的。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患者,非活动性肺结核的条索状阴影可能是长期病变修复的结果,需注意与其他肺部慢性疾病相鉴别;妊娠期女性非活动性肺结核一般病情相对稳定,但仍需定期复查观察病灶变化;有基础肺部疾病的人群非活动性肺结核也需结合其基础疾病情况综合评估预后等。
三、肺部CT诊断肺结核的辅助检查及综合判断
1.结合痰结核菌检查
痰涂片或痰培养找到结核杆菌是确诊肺结核的重要依据。当肺部CT发现上述结核相关影像学表现时,若痰结核菌检查阳性,可明确诊断为肺结核。对于儿童,痰标本的获取可能相对困难,需采用合适的方法收集痰液;女性在月经周期等特殊时期收集痰标本需注意卫生等问题;有吸烟史人群痰液可能受吸烟影响,需规范留取痰标本以提高检查阳性率。
2.结合临床表现
患者的临床表现如咳嗽、咳痰、低热、盗汗、乏力等症状对肺部CT诊断肺结核有辅助作用。若肺部CT有结核相关影像学表现,同时患者有相应的结核中毒症状,提示肺结核的可能性较大。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临床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儿童可能以不典型症状如哭闹、生长发育迟缓等为主;女性可能在月经紊乱等情况下出现肺结核相关表现;长期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人群可能使临床表现不典型,需综合肺部CT和临床表现进行判断。
3.与其他肺部疾病的鉴别诊断
肺炎:肺炎的肺部CT表现与肺结核有相似之处,但肺炎一般起病较急,炎性阴影分布、形态等与肺结核不同,通过动态观察肺部CT变化及结合实验室检查等可鉴别。比如细菌性肺炎多有高热、白细胞升高等表现,其肺部阴影变化相对较快;而肺结核的阴影变化相对较缓慢,有其自身的演变规律。对于特殊人群,如免疫抑制人群,肺炎和肺结核的鉴别可能更困难,需更细致地分析肺部CT表现及进行多项检查综合判断。
肺癌:周围型肺癌的肺部CT表现有时需与肺结核结节、肿块等鉴别。肺癌的结节或肿块多有分叶、毛刺、胸膜牵拉等表现,而肺结核的相关病灶有其典型的结核性病变特点。通过肺部CT的详细形态学观察,结合患者的病史等可进行鉴别。老年患者患肺癌的风险相对较高,需特别注意与肺结核的鉴别;女性肺癌的发生可能与某些特殊因素有关,在鉴别时也需充分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