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积水是尿液从肾盂排出受阻致肾内压力升高、肾盂肾盏扩张、肾实质萎缩功能减退的疾病。病因有先天性病变、泌尿系统结石、泌尿系统肿瘤、前列腺增生等;临床表现有无症状、腰部胀痛、血尿、感染表现、肾功能不全表现等;诊断方法有超声检查、CT检查、静脉尿路造影、磁共振水成像等;治疗原则包括去除病因(手术、药物)、引流尿液(肾造瘘术、输尿管支架置入)、保护肾功能;预后与病因、梗阻程度和时间有关,治疗后需定期随访。
一、定义
肾积水是由于尿液从肾盂排出受阻,积聚后肾内压力升高,肾盂肾盏扩张,肾实质萎缩、功能减退的一种疾病。
二、病因
1.先天性病变:
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多为先天性,是小儿肾积水常见病因,可能与胚胎发育过程中输尿管芽发育异常有关,可导致尿液从肾盂流入输尿管受阻。
输尿管异位开口:多见于女性,输尿管异位开口的输尿管引流同侧部分肾脏尿液,加上异位开口处的梗阻,可引起肾积水。
膀胱输尿管反流:由于先天性膀胱输尿管连接部异常,导致尿液从膀胱反流至输尿管、肾盂,引起肾积水,儿童发病率相对较高,与先天性膀胱输尿管连接部肌肉及结缔组织发育异常有关。
2.泌尿系统结石:成年人常见病因,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等泌尿系统结石可导致尿路梗阻,使尿液排出受阻,引起肾积水,不同性别发病率无显著差异,但男性略高于女性,与饮食结构、代谢等因素有关。
3.泌尿系统肿瘤:
肾癌:多见于中老年人,肿瘤压迫肾盂、输尿管等,导致尿液排出不畅,引起肾积水,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与吸烟、肥胖、高血压等因素有关。
输尿管肿瘤:也可引起输尿管梗阻,导致肾积水,发病年龄多在40-70岁,男性多于女性,与长期接触致癌物质等因素有关。
4.前列腺增生:多见于老年男性,增生的前列腺堵塞尿道内口,导致膀胱出口梗阻,尿液排出受阻,进而引起肾积水,与年龄增长、雄激素等因素有关。
三、临床表现
1.无症状:部分肾积水患者可无明显症状,常在体检时通过B超等检查发现,多见于轻度肾积水,长期梗阻较轻时,对肾功能影响小,可能无明显不适。
2.腰部胀痛:是较常见症状,可单侧或双侧腰部胀痛,当梗阻加重,肾盂内压力升高时,出现腰部胀痛,活动后可加重,不同年龄、性别表现相似,与肾盂扩张程度有关。
3.血尿:如结石移动损伤肾盂、输尿管黏膜可引起血尿,外伤引起的肾积水也可出现血尿,不同患者血尿程度不同,与局部黏膜损伤程度有关。
4.感染表现:肾积水容易并发感染,出现发热、寒战、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各年龄段、性别均可发生,与细菌在积水尿液中繁殖有关。
5.肾功能不全表现:严重肾积水长期未得到治疗,可出现肾功能不全,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贫血等,多见于长期梗阻的患者,年龄较大者更易出现肾功能逐渐减退。
四、诊断方法
1.超声检查:是首选的检查方法,可初步了解肾脏大小、肾盂扩张程度、有无结石等,简便无创,各个年龄段、性别均可进行,通过测量肾盂前后径等指标判断肾积水程度,一般肾盂前后径<10mm为轻度,10-19mm为中度,≥20mm为重度。
2.CT检查:能更清晰显示肾脏、输尿管结构,明确梗阻部位、病因等,对于复杂情况的诊断有重要价值,不同年龄、性别均可进行,通过增强CT还可了解肾功能情况。
3.静脉尿路造影:可显示尿路形态、梗阻部位等,对于诊断尿路梗阻性疾病有重要意义,儿童可能因肾功能不全等因素影响显影效果,需谨慎使用。
4.磁共振水成像(MRU):对梗阻部位显示清晰,无需造影剂,尤其适用于肾功能不全、造影剂过敏者,各年龄段、性别均可进行,能较好显示尿路结构。
五、治疗原则
1.去除病因:
手术治疗:如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可行肾盂成形术,结石引起的梗阻可行输尿管镜取石、经皮肾镜取石等手术,肿瘤引起的梗阻需根据肿瘤情况行相应手术,不同病因手术方式不同,需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手术风险因病情而异。
药物治疗:针对感染等情况可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如存在膀胱输尿管反流,可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药物使用需根据感染情况选择合适抗生素,儿童使用抗生素需注意年龄禁忌,优先非药物干预。
2.引流尿液:
肾造瘘术:对于病情严重、肾功能不全或梗阻病因暂时无法去除的患者,可行肾造瘘术引流尿液,改善肾功能,各年龄段均可进行,操作相对简单,可暂时缓解梗阻。
输尿管支架置入:可暂时引流尿液,解除梗阻,适用于不宜立即行根治手术的患者,不同年龄、性别均可放置,需注意术后支架相关并发症。
3.保护肾功能:在治疗过程中,需注意保护肾功能,根据患者肾功能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年龄较大、已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保护肾功能尤为重要,需定期监测肾功能指标。
六、预后
1.与病因有关:如果能及时去除病因,如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早期行肾盂成形术,预后较好,肾功能可逐渐恢复;如果是晚期肿瘤引起的肾积水,预后较差,肾功能难以恢复。
2.与梗阻程度和时间有关:梗阻程度轻、时间短,及时治疗后肾功能恢复较好;梗阻程度重、时间长,肾功能损害严重,预后差,不同年龄、性别对梗阻的耐受和恢复能力不同,儿童相对恢复能力可能稍强,但也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
3.定期随访:治疗后需定期随访,监测肾功能、肾脏形态等,各年龄段患者均需遵循,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