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与流感的区别是什么
本文从病原体、临床表现、传播方式、诊断方法、治疗和预防措施等方面对新型冠状病毒和流感进行了对比阐述。新型冠状病毒属β属冠状病毒,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变异常见;流感病毒属正黏病毒科,基因组分节段单股负链RNA,易抗原变异。二者临床表现有差异,传播方式类似但细节有别,诊断方法各有特点,治疗和预防措施也不尽相同,接种疫苗分别是预防各自感染的有效手段之一。
一、病原体方面
新型冠状病毒:属于β属冠状病毒,病毒颗粒呈球形或椭圆形,有包膜,包膜上有放射状排列的花瓣样或纤毛状突起,直径60140nm。其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病毒的复制依赖RNA依赖的RNA聚合酶(RdRp),病毒的变异较为常见,不断有新的变异株出现,如德尔塔变异株、奥密克戎变异株等。
流感病毒:属于正黏病毒科,分为甲、乙、丙、丁四型,其中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常引起季节性流行。流感病毒的基因组为分节段的单股负链RNA,病毒表面有两种重要的糖蛋白,即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病毒易发生抗原性变异,包括抗原漂移和抗原转换,这也是流感容易反复流行的重要原因。
二、临床表现方面
常见症状:感染者的临床表现多样,多数患者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可以出现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也有患者会出现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不同人群差异:儿童感染者症状相对较轻,部分儿童可能仅有轻度发热、咳嗽等;老年人感染后发生重症的风险较高,更容易出现呼吸困难等严重表现。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病情往往更为复杂,基础疾病可能会加重。
流感:
常见症状:起病急,主要表现为高热(体温可达3940℃)、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体温可达3940℃,可有畏寒、寒战,多伴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等。部分患者症状轻微,可自行恢复,但少数患者会出现肺炎等并发症。
不同人群差异:儿童感染流感后,发热程度通常比成人高,呼吸道症状相对更明显,如咳嗽、流涕等;老年人感染流感后,发生肺炎、心肌炎等并发症的风险增加,恢复时间可能更长。
三、传播方式方面
新型冠状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另外,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也可能造成感染。
流感: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被流感病毒污染的物品后也可引起感染。
四、诊断方法方面
新型冠状病毒:
核酸检测:采用实时荧光RTPCR等方法检测呼吸道标本(如鼻咽拭子、痰等)中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是诊断的重要依据。一般发病后17天内,核酸检测阳性率较高。
基因测序:通过对病毒基因进行测序,可以明确病毒的变异情况等,有助于了解病毒的传播和流行特征等,但一般不作为常规诊断手段。
血清学检测:包括IgM和IgG抗体检测等,IgM抗体一般在感染后35天开始出现,IgG抗体在感染后13周逐渐升高,血清学检测可以作为辅助诊断手段,但需要结合核酸检测等综合判断。
流感:
流感病毒抗原检测:常用免疫荧光法等,检测呼吸道标本中的流感病毒抗原,一般发病后13天即可阳性,但该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相对核酸检测稍低。
核酸检测:与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类似,采用实时荧光RTPCR等方法检测呼吸道标本中的流感病毒核酸,能快速明确是否为流感病毒感染及具体的型别等。
血清学检测:发病初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的流感病毒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呈4倍或以上升高,有助于回顾性诊断。
五、治疗方面
新型冠状病毒:目前主要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轻型患者实行集中隔离管理,给予对症支持治疗等;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患者需要在定点医院进行治疗,治疗措施包括呼吸支持、循环支持、营养支持等,同时也在探索一些抗病毒药物的应用等,但具体药物的使用需严格遵循临床指南。
流感:确诊流感后,应尽早(发病48小时内)开始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奥司他韦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可以减轻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等。对于无并发症的流感患者,主要是对症治疗,如退热、止咳等。
六、预防措施方面
新型冠状病毒:
个人防护:佩戴口罩是重要的防护措施,尤其是在人员密集场所等;勤洗手,用肥皂或含酒精的洗手液洗手;保持社交距离,避免近距离接触。
环境消毒:对经常接触的物品表面进行定期消毒等。
疫苗接种: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及其严重并发症的有效措施,不同人群应根据疫苗接种指南及时接种疫苗。
流感:
个人防护:同样需要佩戴口罩,勤洗手等。
疫苗接种: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一般建议每年接种流感疫苗,尤其是儿童、老年人、孕妇、慢性病患者等流感高危人群。
减少传播: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去人员密集场所,若必须前往,应做好防护;患者患病期间应居家隔离,避免传染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