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肺部,病原学上其细胞壁富含脂质,对环境抵抗力强,感染后分潜伏感染和活动性结核两种结局;流行病学上主要通过空气传播,老年人、5岁以下儿童、HIV感染者、糖尿病患者、长期吸烟者及营养不良者属高危人群;临床表现分全身和呼吸系统症状,临床分型有原发性、血行播散型、继发性肺结核和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依据病原学、影像学和免疫学证据,需与肺炎、肺癌、肺脓肿等鉴别;治疗方案采用化疗策略,耐药结核需延长疗程,特殊人群治疗有调整,规范治疗下初治治愈率可达85%以上,耐药结核治愈率约60%;预防需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患者教育包括营养支持、生活方式调整和心理干预。
一、疾病定义与病原学特征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肺部,但可通过血行或淋巴系统播散至全身其他器官。结核分枝杆菌属于放线菌目、分枝杆菌科,其细胞壁富含脂质(如分枝菌酸),使其对干燥、酸碱环境及常见消毒剂具有较强抵抗力,在干燥环境中可存活数月。
1.1病原学机制
结核分枝杆菌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后,被肺泡巨噬细胞吞噬,但可在细胞内生存并繁殖,引发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以T淋巴细胞为主)。感染后可能出现两种结局:
1.1.1潜伏感染:约90%的感染者免疫系统可控制细菌,处于无症状潜伏状态,但终生有5%~10%的风险发展为活动性肺结核。
1.1.2活动性结核:当免疫功能下降(如HIV感染、糖尿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时,细菌大量繁殖,导致组织坏死和空洞形成。
二、流行病学特征
2.1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空气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产生的飞沫核(直径<5μm)可悬浮于空气中,被他人吸入后感染。单次咳嗽可产生约3000个飞沫核,其中含菌量高者具有强传染性。
2.2高危人群
2.2.1年龄因素:老年人(因免疫衰老)和5岁以下儿童(免疫系统未成熟)感染风险较高。
2.2.2基础疾病:HIV感染者患结核病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26~31倍;糖尿病患者结核病发病率较非糖尿病患者高2~3倍。
2.2.3生活方式:长期吸烟者肺结核发病率是非吸烟者的2.5倍;营养不良(BMI<18.5kg/m2)者感染风险增加3倍。
三、临床表现与分型
3.1典型症状
3.1.1全身症状:长期低热(午后为主,体温37.5~38℃)、夜间盗汗、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2周内减轻>5%)。
3.1.2呼吸系统症状:咳嗽(持续2周以上)、咳痰(白色黏液痰或血性痰)、胸痛(随呼吸加重)、呼吸困难(晚期合并肺实变或胸腔积液时)。
3.2临床分型
3.2.1原发性肺结核:多见于儿童,表现为肺门淋巴结肿大,X线呈“哑铃征”。
3.2.2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急性者表现为高热、全身中毒症状重,X线呈“雪粒状”改变;亚急性或慢性者症状较轻。
3.2.3继发性肺结核:成人最常见类型,包括浸润型(上肺野云雾状阴影)、空洞型(薄壁或厚壁空洞)、结核球(直径2~4cm的纤维包裹性病变)。
3.2.4结核性胸膜炎:表现为胸痛、胸腔积液(草黄色,淋巴细胞为主,ADA>45U/L)。
四、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4.1诊断依据
4.1.1病原学证据:痰涂片抗酸染色阳性(灵敏度约50%),痰培养阳性(金标准,但需2~8周),XpertMTB/RIF检测(2小时内同时检测结核菌及利福平耐药性,灵敏度>95%)。
4.1.2影像学证据:胸部CT显示上叶尖后段或下叶背段结节、空洞、树芽征等典型表现。
4.1.3免疫学证据: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阳性(不受卡介苗接种影响,特异性>95%)。
4.2鉴别诊断
需与肺炎(起病急、白细胞升高、抗生素治疗有效)、肺癌(中央型肺癌伴阻塞性肺炎、痰中带血、CT显示分叶状肿块)、肺脓肿(高热、大量脓臭痰、CT显示液平)等疾病相鉴别。
五、治疗方案与预后
5.1药物治疗原则
采用“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的化疗策略,标准方案为2HRZE/4HR(H:异烟肼,R:利福平,Z:吡嗪酰胺,E:乙胺丁醇)。
5.1.1耐药结核:需根据药敏试验选择二线药物(如贝达喹啉、利奈唑胺),疗程延长至18~24个月。
5.2特殊人群治疗
5.2.1妊娠期:优先选择异烟肼、利福平,避免使用吡嗪酰胺(可能致胎儿肝损害)和乙胺丁醇(视神经炎风险)。
5.2.2肝功能不全:异烟肼需减量,避免使用利福平(可诱发肝坏死),改用左氧氟沙星等替代药物。
5.3预后
规范治疗下,初治肺结核治愈率可达85%以上;耐药结核治愈率约60%。未及时治疗者5年死亡率达50%,主要死于呼吸衰竭或大咯血。
六、预防措施与公共卫生管理
6.1控制传染源
对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实施隔离治疗,直至痰菌转阴;密切接触者需进行筛查(PPD试验或IGRA检测)。
6.2切断传播途径
加强通风(自然通风每天≥2次,每次≥30分钟),对公共场所(如医院、学校)定期紫外线消毒。
6.3保护易感人群
新生儿接种卡介苗(BCG),可降低儿童严重结核病(如结核性脑膜炎)发病率50%~70%;高危人群(如HIV感染者)可考虑预防性治疗(异烟肼300mg/d,疗程6~9个月)。
七、患者教育与生活管理
7.1营养支持
热量需求:30~35kcal/(kg·d),蛋白质摄入≥1.2g/(kg·d)(以优质蛋白为主,如鸡蛋、瘦肉)。
7.2生活方式调整
戒烟(可降低复发风险40%)、避免过度劳累、保持情绪稳定;定期复查肝功能(每月1次)、胸部X线(每3~6个月1次)。
7.3心理干预
约30%的患者存在焦虑或抑郁情绪,需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或支持性心理治疗改善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