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节与肺结核在定义本质、影像学表现、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及治疗原则上均有差异。肺结节是肺内直径≤3厘米的病灶,性质多样,多数无症状,良性定期随访,恶性手术等治疗;肺结核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有咳嗽、咯血等症状,主要抗结核治疗。影像学上肺结节分实性、部分实性、磨玻璃结节等,肺结核有原发综合征、浸润影等表现;实验室检查肺结节靠肿瘤标志物等,肺结核靠结核菌素试验等;诊断鉴别需结合各方面情况,治疗原则因疾病性质而异。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肺部传染性疾病,结核分枝杆菌侵入肺部后,在肺部生长繁殖,引发炎症反应等一系列病理改变。
影像学表现差异
肺结节:
实性肺结节在影像学(如胸部CT)上表现为密度均匀、边界清楚或不清楚的实性阴影,直径≤3cm。部分实性肺结节是既有实性成分又有磨玻璃成分的结节。磨玻璃肺结节表现为肺部局灶性密度增高,但其内支气管血管束仍可显示。不同性质的肺结节可能有不同的生长特点,比如一些良性肺结节可能长期大小无明显变化,而部分恶性肺结节会逐渐增大、形态发生改变(如边缘变得不规则、出现分叶、毛刺等改变)。
其影像学表现主要取决于肺部局部病变的病理基础,如感染后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的结节可能表现为实性结节,而肺泡间隔增厚伴炎症细胞浸润可能表现为磨玻璃结节等。
肺结核:
影像学表现多样,常见的有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肿大的肺门淋巴结组成的原发综合征,多呈哑铃状;也可见肺部浸润影,可为大叶性浸润(类似肺炎表现)或小叶性浸润;还可出现干酪样坏死,形成空洞,空洞可呈单发或多发,洞内可无液平,周围常伴有卫星灶;增殖灶表现为密度较高、边缘清楚的结节状影;纤维钙化灶表现为高密度的钙化影等。不同的影像学表现与结核分枝杆菌在肺部引起的不同病理阶段改变相关,如渗出期主要表现为浸润影,增殖期主要为增殖灶等。
临床表现不同
肺结节:
多数肺结节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往往是在体检做胸部影像学检查时发现。当肺结节较大压迫周围组织或侵犯相关结构时可能出现相应症状,比如压迫气管可出现咳嗽、呼吸困难;侵犯胸膜可出现胸痛等。不同性质的肺结节临床症状有所差异,良性肺结节引起的症状相对较轻且不特异,恶性肺结节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以及局部压迫或侵犯相关组织的相应症状。
发病年龄方面,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出现肺结节,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吸烟、接触粉尘等职业暴露人群肺结节发生率可能相对高些,有相关肺部基础疾病病史的人群肺结节发生风险可能增加。
肺结核:
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症状有咳嗽、咳痰,咳嗽时间可长可短,可为干咳或伴有少量痰液;可有咯血,咯血程度可轻可重;可有低热,多为午后低热,部分患者可有盗汗、乏力、消瘦等全身症状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全身毒性反应有关;还可有胸痛,当结核病变累及胸膜时可出现。
发病年龄上,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但青少年、老年人等免疫力相对低下人群易感染发病,生活方式中,居住环境拥挤、免疫力低下等情况易诱发肺结核,有结核病接触史等病史人群发病风险增加。
实验室检查区别
肺结节:
肿瘤标志物检查:部分恶性肺结节患者相关肿瘤标志物可能升高,如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等,但肿瘤标志物升高并非特异性诊断肺结节为恶性,因为一些良性疾病等也可能引起轻度升高。
病原学检查:若考虑感染因素导致的肺结节,可能进行相关病原体的病原学检查,如细菌感染相关的痰培养等,但阳性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标本采集、病程等。
不同年龄肺结节患者实验室检查需考虑年龄相关特点,比如儿童肺结节,实验室检查要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等因素对检查结果的影响;女性肺结节患者实验室检查无特殊性别特异性的关键检查,但需结合整体临床情况;生活方式方面,吸烟患者肺结节相关检查要考虑吸烟对肺部的影响;有基础病史患者要结合基础病史调整检查侧重点。
肺结核:
结核菌素试验(如PPD试验):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试验有阳性、阴性等不同结果意义不同,阳性提示曾感染或接种过卡介苗等,阴性也有相应意义。
与肺结节相似,也有病原学检查,如痰涂片抗酸染色找结核分枝杆菌,若阳性则提示具有传染性,但阳性率相对不高,受痰标本质量等影响。
对于不同年龄肺结核患者,儿童肺结核在实验室检查时要考虑儿童的免疫等特点;女性肺结核患者无特殊性别特异性关键检查,但需结合整体;生活方式中,免疫力低下的肺结核患者实验室检查要更关注免疫相关指标;有基础病史的肺结核患者要结合基础病史调整检查项目。
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
肺结节:
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持续监测变化、进一步的组织活检(如经皮肺穿刺活检等)等明确性质。鉴别诊断需与肺结核、肺炎性结节、肺部良性肿瘤等鉴别,与肺结核鉴别时,肺结核有相应结核中毒症状、影像学有结核特征性表现、病原学可能找到结核分枝杆菌等,而肺结节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复查影像学、病原学等可鉴别。
不同年龄肺结节诊断鉴别时要考虑年龄相关疾病发生率等,比如儿童肺结节要考虑儿童常见的感染等病因;女性肺结节鉴别时无特殊,但要结合女性生理等特点;生活方式方面,吸烟肺结节鉴别要考虑吸烟相关肺部改变;有基础病史肺结节鉴别要结合基础病史相关疾病。
肺结核:
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影像学典型表现、病原学检查(痰涂片抗酸染色、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等)、结核菌素试验等。鉴别诊断需与肺结节、肺炎、肺癌等鉴别,与肺结节鉴别时,肺结核有结核病史接触可能、有结核中毒症状、影像学有结核特征性病灶、病原学可找到结核分枝杆菌等,而肺结节通过上述相应检查可鉴别。
不同年龄肺结核诊断鉴别时,儿童肺结核要考虑儿童结核感染特点,如可能表现不典型等;女性肺结核鉴别时无特殊,但要结合女性情况;生活方式中,免疫力低下的肺结核患者鉴别要关注免疫力相关因素;有基础病史的肺结核患者鉴别要结合基础病史相关疾病。
治疗原则不同
肺结节:
良性肺结节主要是定期随访观察,了解其变化情况。恶性肺结节则根据病情采取手术等治疗方式(如早期恶性肺结节可手术切除等)。
不同年龄肺结节治疗要考虑年龄耐受性等,比如儿童良性肺结节尽量避免过度有创操作;女性肺结节治疗无特殊性别特异性关键调整,但要结合女性身体特点;生活方式中,吸烟肺结节患者治疗时要建议戒烟等;有基础病史肺结节患者治疗要结合基础病史选择合适治疗方案,避免与基础病治疗冲突等。
肺结核:
主要是抗结核分枝杆菌治疗,采用抗结核药物治疗,遵循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的原则。
不同年龄肺结核治疗要考虑年龄对药物代谢等影响,儿童肺结核抗结核治疗要选择合适的抗结核药物且注意药物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等;女性肺结核治疗无特殊性别特异性关键调整,但要考虑女性特殊时期等;生活方式中,肺结核患者治疗时要注意休息、增加营养等;有基础病史肺结核患者治疗要结合基础病史选择抗结核药物,避免药物相互作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