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癌手术分为根治性手术(包括右半结肠切除术、左半结肠切除术、Miles手术、Dixon手术)和姑息性手术(包括短路手术、造口术);手术前需进行一般检查与评估(包括身体状况评估、肠道准备)和心理准备;手术后要进行术后监测(生命体征、伤口及引流管)和康复护理(饮食、活动);不同年龄、性别及病史患者手术有不同特点,老年患者手术风险评估高、术后恢复慢,女性患者特殊解剖结构影响手术决策且需关注心理因素,有基础病史患者如糖尿病、冠心病患者需特殊术前术后处理。
一、肠癌手术的常见类型
(一)根治性手术
1.右半结肠切除术:适用于盲肠、升结肠及结肠肝曲的癌肿。切除范围包括右半横结肠、升结肠、盲肠,以及所属系膜及淋巴结,同时切除回肠末端15-20cm。该手术主要针对右半结肠部位的肠癌,通过完整切除肿瘤及其周围组织和区域淋巴结来达到根治目的,其依据是肿瘤在右半结肠的解剖位置特点,确保将可能存在癌细胞转移的区域一并清除。
2.左半结肠切除术:用于降结肠、乙状结肠的癌肿。切除范围包括横结肠左半、降结肠、部分或全部乙状结肠,及其相应的系膜和淋巴结。这是因为左半结肠的解剖结构决定了这样的切除范围能够有效去除肿瘤病灶及相关淋巴结,防止癌细胞扩散。
3.Miles手术(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适用于距离肛缘7cm以内的直肠癌。手术需切除乙状结肠下段、全部直肠、肠系膜下动脉及其区域淋巴结、全直肠系膜、肛提肌、坐骨直肠窝内脂肪、肛管及肛门周围约5cm直径的皮肤、皮下组织及全部肛管括约肌,于左下腹行永久性乙状结肠单腔造口。此手术方式基于直肠癌病灶位置较低,需彻底切除病灶及相关组织以保证根治效果,但会给患者带来造口等身体外观及功能上的改变,在手术前需充分与患者沟通。
4.Dixon手术(经腹直肠癌根治术):适用于距离肛缘12cm以上的直肠癌。能够保留肛门,切除肿瘤后行直肠与乙状结肠端端吻合。其实施的关键在于肿瘤位置相对较高,有足够的肠管距离进行吻合,保留肛门可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手术对肿瘤切除的彻底性及吻合口的愈合等要求较高。
(二)姑息性手术
1.短路手术:当肠癌导致肠梗阻且无法进行根治性切除时采用。通过建立肠腔旁路,恢复肠道通畅。例如,将梗阻近端的肠管与远端肠管吻合,使肠内容物能够绕过梗阻部位继续通过肠道。这种手术主要是为了解决患者的肠梗阻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不能从根本上去除肿瘤病灶,适用于肿瘤晚期无法进行根治的患者。
2.造口术:包括结肠造口和回肠造口等。当肿瘤导致肠道严重梗阻或无法进行正常的肠道吻合时,为了排出粪便,保障患者生存质量而进行的手术。比如,在腹部做一个开口,将肠管引出体外,粪便通过造口排出。对于身体状况较差、无法耐受复杂根治性手术的患者,造口术可以暂时解决肠道通畅问题,但会给患者带来生活上的不便,需要患者及家属进行术后的造口护理等。
二、手术前的准备工作
(一)一般检查与评估
1.身体状况评估: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心肺功能等检查。血常规可以了解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等,评估患者是否存在贫血、感染等情况;肝肾功能检查能判断患者的肝肾功能是否能够耐受手术,因为手术和麻醉都需要良好的肝肾功能作为基础。例如,若患者存在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可能需要先进行相应的治疗改善肝肾功能后再考虑手术。
2.肠道准备:
饮食调整:手术前数天开始进食少渣半流质饮食,如粥、面条等,减少肠道内粪便的积聚。一般在术前3天左右开始,这样可以让肠道逐渐适应术后的饮食改变,同时也能减少肠道内细菌数量,降低术后感染的风险。
肠道清洁:常用的有口服泻药的方法,如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等,通过大量腹泻来清洁肠道。也可以采用灌肠的方式清洁肠道。肠道准备的目的是清除肠道内的粪便,减少术中污染,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肠道功能相对较弱,进行肠道准备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耐受情况,避免因过度腹泻导致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
(二)心理准备
医护人员要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向他们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大致过程、可能的风险及预后等情况。对于患者出现的焦虑、恐惧等情绪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特别是对于一些对手术存在过度担忧的患者,如年轻患者,要耐心解释手术的优势及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家属也需要做好心理准备,在术后给予患者情感支持和护理上的帮助。
三、手术后的注意事项
(一)术后监测
1.生命体征监测:包括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的监测。术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因为手术创伤可能会引起生命体征的波动。例如,若患者出现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情况,要及时查找原因,可能是出血、感染等问题导致。
2.伤口及引流管监测:观察手术伤口是否有渗血、渗液,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对于放置引流管的患者,要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等。如引流液为大量血性液体,可能提示有出血情况;若引流液浑浊,可能存在感染。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伤口愈合能力相对较弱,更要加强伤口的观察和护理。
(二)康复护理
1.饮食康复:术后根据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逐渐调整饮食。一般先从流质饮食开始,如米汤、藕粉等,然后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如鸡蛋羹、面条等,再逐渐恢复到正常饮食。饮食要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以促进伤口愈合和身体恢复。对于胃肠功能恢复较慢的患者,要适当延长流质饮食的时间,并可考虑给予肠内营养支持等。
2.活动康复:鼓励患者早期活动,如术后24小时内可在床上进行翻身、四肢活动等,术后1-2天可在床边适当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早期活动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恢复,预防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但对于老年患者或身体状况较差的患者,活动要循序渐进,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进行调整,避免过度活动导致伤口疼痛或其他不适。
四、不同年龄、性别及病史患者的手术特点
(一)老年患者
1.手术风险评估更高:老年患者往往合并有多种基础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这些基础疾病会增加手术的风险。例如,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在手术中可能面临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风险;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术后伤口愈合可能较慢,容易发生感染。所以在手术前需要更加全面地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调整基础疾病的控制情况,尽量将患者的身体状况调整到较好的状态以耐受手术。
2.术后恢复更慢:老年患者的各器官功能衰退,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伤口愈合等都比年轻患者慢。因此,术后的护理要更加精细,密切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加强营养支持和康复指导,帮助患者顺利恢复。
(二)女性患者
1.特殊解剖结构影响手术决策:女性的盆腔解剖结构与男性有所不同,在进行直肠癌手术时,要考虑到对生殖系统的影响等。例如,Miles手术对于女性患者可能需要更加谨慎地处理盆腔内与生殖系统相关的组织,在保证肿瘤根治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生殖系统的损伤,以提高女性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2.心理因素更需关注:女性患者可能对身体外观的改变更加敏感,如造口等情况对其心理的影响可能更大。医护人员在手术前后要更加注重对女性患者的心理疏导,帮助她们正确面对术后的身体变化,增强其康复的信心。
(三)有基础病史患者
1.糖尿病患者:手术前要严格控制血糖,使血糖尽量接近正常范围。因为高血糖会影响伤口愈合,增加感染的风险。手术中及术后要密切监测血糖,根据血糖情况调整治疗方案。例如,可使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同时注意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2.冠心病患者:手术前需要进行心血管方面的评估,如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评估心脏功能。术中要加强对心血管系统的监测,必要时可能需要在心电监护下进行手术,术后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心脏情况,预防心肌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