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结石是晶体物质在肾脏内异常积聚形成的固体块状物。
肾结石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尿液中含有的钙、草酸、尿酸等物质浓度过高时,就容易超出尿液的溶解度,从而析出形成结晶。这些结晶不断聚集增大,便会逐渐形成肾结石。此外,饮水过少、长期憋尿、不良饮食习惯,比如过多摄入高草酸、高嘌呤食物,以及某些疾病,像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都可能影响尿液成分,增加肾结石的发病风险。肾结石大小不一,小的可能仅如沙粒,大的则可达到数厘米。较小的结石有时能随尿液自行排出体外,但较大的结石可能会卡在肾脏或输尿管中,引发疼痛、血尿等症状。
如果怀疑自己有肾结石,比如出现腰部绞痛、血尿、排尿困难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前往医院泌尿外科就诊。医生一般会通过尿液检查、超声、CT等检查手段,明确结石的位置、大小和数量,进而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