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携带者的治疗方法有定期监测、抗病毒治疗、生活方式调整、预防传播等。
1.定期监测
每3-6个月进行肝功能、乙肝病毒DNA定量、肝脏B超等检查,监测病毒复制及肝脏健康状况。若病毒复制不活跃且肝功能正常,通常无需治疗,但需加强监测频率,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2.抗病毒治疗
若乙肝病毒DNA定量较高,且肝功能异常(如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升高),或肝脏组织学检查显示炎症或纤维化,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以抑制病毒复制,延缓疾病进展。
3.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避免饮酒,减少肝脏负担;适量运动,增强体质;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
4.预防传播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等物品;性生活中使用安全套;家庭成员应接种乙肝疫苗,预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