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坏疽夜间静息痛主要与激素水平变化、神经因素、血液循环因素等有关。
1.激素水平变化
人体激素水平在夜间会发生变化,如皮质醇分泌在夜间处于低谷,皮质醇有一定的抗炎、镇痛作用,其水平降低会使机体对疼痛的敏感性升高。
2.神经因素
夜间人体的迷走神经相对兴奋,会使神经传导速度改变,糖尿病患者本身就存在神经病变,神经纤维受损后对疼痛的感知阈值降低,在迷走神经作用下,神经异常放电增加,更易产生疼痛感觉。同时,夜间环境安静,患者注意力更集中在身体的不适上,会放大对疼痛的感受。
3.血液循环因素
夜间睡眠时,患者多处于平卧位,下肢的血液回流相对白天站立或活动时有所增加,但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导致血管狭窄、弹性下降,血液回流可能出现不畅。而且夜间气温相对较低,血管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收缩,进一步影响血液循环,使足部组织缺血、缺氧加重,代谢产物堆积刺激神经末梢,引发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