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息肉是结肠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内的隆起状病变,发现后需及时处理,常见方法包括定期观察、内镜下切除、手术治疗等。
1.定期观察
对于体积较小(通常直径小于0.5厘米)、形态规则、表面光滑的增生性息肉,若患者身体状况不允许立即进行切除手术,可先定期观察。一般每6-12个月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密切关注息肉的大小、形态和数量变化。若在观察期间息肉没有明显增大或恶变迹象,可继续观察;若出现异常,则需及时干预。
2.内镜下切除
这是目前治疗结肠息肉的主要方法。对于大多数结肠息肉,尤其是腺瘤性息肉,可在结肠镜下行息肉切除术。常用的术式有高频电凝切除术、圈套器勒除术等。这种方法创伤小、恢复快,能有效去除息肉,降低癌变风险。
3.手术治疗
如果息肉体积较大(直径大于2厘米)、基底较宽、怀疑有恶变,或者内镜下切除困难、切除后病理检查提示恶变且已侵犯到肌层等情况,就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切除病变肠段。
结肠息肉切除后,患者要遵循医嘱调整饮食,保持大便通畅,并定期复查结肠镜,以防息肉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