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崩症是因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或肾脏对其不敏感,导致肾小管重吸收水功能障碍,以多尿、烦渴、多饮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尿量常显著增多且尿比重降低。
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能促进肾小管重吸收水,维持体液平衡。尿崩症按病因可分为中枢性和肾性两类,中枢性尿崩症因下丘脑或垂体病变导致抗利尿激素合成或释放不足;肾性尿崩症则是肾脏对正常浓度的抗利尿激素不敏感,多与遗传或肾脏疾病相关。患者典型表现为每日尿量可达5-10L,甚至更多,远超正常成人1-2L的范围,尿色清淡如清水,尿比重常低于1.005。因大量排尿导致体内水分丢失,患者会出现强烈渴感,需大量饮水以补充水分,如果限制饮水则会引发脱水、烦躁、乏力等症状,严重时可影响精神状态。
诊断需结合尿量监测、尿比重测定、禁水-加压素试验等,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中枢性尿崩症可遵医嘱补充抗利尿激素;肾性尿崩症则需治疗基础肾病,同时调整饮食、促进水重吸收。及时治疗可有效控制症状,维持正常生活,但如果延误诊治,长期脱水可能损害肾功能及中枢神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