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与白内障的发生密切相关,糖尿病引发白内障的主要原因包括高血糖导致渗透压改变、蛋白质变性以及氧化应激损伤等。
1.高血糖导致渗透压改变
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长期偏高,使得晶状体内的葡萄糖含量增加。过多的葡萄糖在晶状体内被转化为山梨醇,而山梨醇不能轻易透过细胞膜,会在晶状体内蓄积,导致晶状体渗透压升高。为了维持渗透压平衡,水分会进入晶状体,使其肿胀、变混浊,进而引发白内障。
2.蛋白质变性
高血糖环境还会使晶状体中的蛋白质发生非酶糖基化反应。这种反应会改变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使蛋白质逐渐变性、凝聚,最终形成不透明的沉积物,阻碍光线正常通过,造成视力下降,形成白内障。
3.氧化应激损伤
糖尿病患者的身体处于高氧化应激状态,体内会产生过多的自由基。自由基具有强氧化性,会攻击晶状体细胞,损伤细胞内的生物膜、蛋白质和核酸等重要成分,导致晶状体细胞功能受损、死亡,晶状体代谢紊乱,从而加速白内障的形成。
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定期进行眼部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白内障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延缓病情进展,保护视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