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的症状主要包括自主神经兴奋症状和神经功能障碍症状,治疗方法包括调整饮食、调整药物、治疗基础疾病等。
一.症状
1.自主神经兴奋症状
当血糖快速下降时,交感神经会过度激活,引发心慌、手抖、出汗(多为冷汗)、面色苍白、四肢发冷、饥饿感强烈等症状。这些表现通常突然出现,是身体发出的“急需能量”信号。
2.神经功能障碍症状
如果低血糖持续未纠正,大脑会因能量供应不足出现功能障碍,表现为头晕、头痛、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言语不清、视物模糊,严重时甚至出现躁动、行为怪异、抽搐、昏迷等危险情况。
二.治疗方法
1.调整饮食
对于反复发生低血糖的患者,需调整饮食结构。增加餐次,少食多餐,保证定时定量进食,避免长时间空腹。适当增加蛋白质、脂肪的摄入,与碳水化合物合理搭配,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维持血糖稳定。例如在两餐之间或睡前适量加餐,可选择牛奶、坚果等食物。
2.调整药物
对于因药物引起低血糖的患者,如使用胰岛素或格列本脲等磺脲类降糖药的糖尿病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种类。同时,严格遵循医嘱用药,避免自行增减药量。
3.治疗基础疾病
某些疾病如肝脏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可能导致低血糖。针对这些基础疾病进行积极治疗,有助于缓解低血糖症状。如肝病患者,需遵医嘱使用护肝片等保肝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