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饮食调整等。
1、药物治疗
适用于轻中度痔疮患者,可通过局部用药缓解症状。外用药物如痔疮膏、栓剂可直接涂抹或塞入肛门,含消炎、止痛、收敛成分,能减轻疼痛、肿胀和出血。口服药物如静脉增强剂、润肠通便药,可改善血液循环、预防便秘。坐浴疗法(温水加盐或药物浸泡肛门)也能清洁肛周、促进愈合。
2、物理治疗
当药物效果不佳时,可采用物理手段干预。硬化剂注射治疗通过将药物注入痔核基底部,引发无菌性炎症使痔核萎缩,适合内痔出血患者。胶圈套扎术用橡胶圈结扎痔核根部,阻断血流使其坏死脱落,适用于内痔脱出。红外线凝固或激光治疗利用高温灼烧痔核,封闭血管减少出血,操作精准但需专业设备。
3、手术治疗
严重痔疮如痔核脱出无法回纳、大量出血或合并血栓时需手术。传统外剥内扎术直接切除外痔并结扎内痔,彻底去除病灶但术后疼痛明显。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通过环形切除直肠下端黏膜,上提脱垂肛垫,创伤小、恢复快。血栓性外痔剥离术针对急性发作,切开皮肤取出血栓,效果立竿见影。
4、饮食调整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西蓝花、燕麦、苹果)可软化大便,减少排便时对痔疮的刺激。每日饮水不少于1500-2000毫升,避免大便干结。忌辛辣、油炸、油腻食物及过量饮酒,这些可能加重肛周充血和炎症。规律饮食有助于维持胃肠功能,降低痔疮发作频率。
若出现持续便血、剧烈疼痛、痔核脱出无法回纳或肛门肿块伴发热,可能提示严重并发症,需立即就医。术后患者应定期复查,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遵医嘱护理伤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