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和脱肛展开,从概念、症状、病因、治疗等方面有区别。
1、概念
痔疮是由于肛管或直肠下端静脉丛充血或瘀血并肿大导致的。根据发生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内痔由黏膜下痔内静脉丛扩大曲张形成,是在齿线(直肠和肛管之间的分界线)以上发生的痔;外痔由齿状线远侧皮下静脉丛的病理性扩张或血栓形成,是在齿线以下发生的痔;混合痔则是内痔和外痔混合存在。脱肛指直肠壁部分或全层向下移位。若只是直肠黏膜下移,称作不完全脱垂;若直肠全层下移,则为完全脱垂。
2、症状
不同类型的痔疮症状有所差异。内痔的主要症状为便血和脱出,便血通常表现为排便后滴血或喷射状出血,颜色鲜红,一般无疼痛。外痔主要表现为疼痛、瘙痒和肛门不适,尤其是在发生血栓或炎症时,疼痛较为明显。混合痔则兼具内痔和外痔的症状。脱肛主要症状是直肠脱出,初期排便时直肠脱出可自行回纳,随着病情进展,脱出后需用手托回,甚至在咳嗽、用力、行走等腹压增加时也会脱出。
3、病因
痔疮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主要有静脉曲张学说和肛垫下移学说。长期的坐立、便秘、妊娠、前列腺肥大、盆腔巨大肿瘤等,都可能导致腹内压增高,妨碍静脉回流,从而引发痔疮。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则多因年老体弱、多次分娩、久病体虚等导致盆底组织薄弱,对直肠的支持固定作用减弱。另外,长期便秘、腹泻、前列腺肥大、慢性咳嗽等引起腹压持续增高的因素,也是诱发脱肛的重要原因。
4、治疗
痔疮一般治疗主要是增加纤维性食物,改变不良的大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防治便秘和腹泻,热水坐浴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药物治疗可分为外用药物和口服药物,外用药物如各种痔疮膏、痔疮栓等,能缓解疼痛、瘙痒、便血等症状;口服药物主要用于改善局部微循环。当保守治疗无效,痔疮脱出严重、出血严重等情况时,可考虑手术治疗,如痔切除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等。幼儿直肠脱垂有自愈的可能,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如纠正便秘,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排便时间应缩短,便后立即复位,并用胶布固定双臀等。成人的黏膜脱垂多采用硬化剂注射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则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方法有多种,如直肠悬吊固定术等。
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如便血量大、脱出不能回纳等,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