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增生程度的诊断并非依靠单一指标,而是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来判定,包括症状评估、前列腺体积测量、尿流动力学检查等。
1.症状评估
通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来量化患者的下尿路症状严重程度。问卷涵盖7个问题,包括是否有尿不尽感、两次排尿间隔是否经常小于两小时、是否有间断性排尿、排尿是否不能等待、尿线是否变细、是否需用力才能排尿以及从入睡到早晨起床需要排尿的次数。0-7分为轻度症状,对生活质量影响较小;8-19分为中度症状,已开始干扰日常生活;20-35分则为重度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患者常出现明显的排尿困难,如尿等待时间长、尿线极细、尿滴沥严重,甚至可能发生尿潴留。
2.前列腺体积测量
医生将手指经肛门插入直肠触摸前列腺,以此估计前列腺大小。正常前列腺大小约栗子般。如果前列腺增生,可感觉其体积增大,质地较韧且表面光滑。根据直肠指诊结果,可将前列腺大小分为四度:一度增生时,腺体大小达正常腺体的两倍,估重20-25g;二度增生,腺体为正常的2-3倍,中央沟消失不明显,估重25-50g;三度增生,腺体为正常的3-4倍,中央沟消失,指诊勉强能触及前列腺底部,估重50-75g;四度增生,腺体增大超过四倍,指诊无法触及前列腺腺体上缘,估重在75g以上。但直肠指诊受医生主观判断影响较大,且无法准确反映内部结构。
经腹部超声检查时,患者需适度憋尿,通过超声图像可清晰观察前列腺形态、大小及结构,测量前列腺体积。正常前列腺体积约为20ml左右,一般认为前列腺体积超过30ml通常提示存在增生。经直肠超声能更清晰显示前列腺内部细节,对判断增生程度及有无其他病变意义重大。此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也可用于观察前列腺增生情况,能清晰显示增生结节位置,在鉴别前列腺癌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3.尿流动力学检查
尿流率测定能直观反映患者排尿功能。正常男性最大尿流率一般不低于15ml/s,如果前列腺增生导致尿道梗阻,尿流率会降低,当最大尿流率常小于10ml/s时,提示梗阻程度较重。分析尿流曲线,还能进一步评估梗阻情况,辅助诊断前列腺增生程度。
残余尿量测定可了解膀胱排空情况。通过超声或导尿等方法测量排尿后膀胱内剩余尿量。残余尿量越多,表明膀胱排空障碍越严重,前列腺增生病情可能越重。一般认为残余尿量超过50ml时,提示梗阻较为明显;如果残余尿量持续超过100ml,往往需要积极干预治疗。
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测定虽然主要用于筛查前列腺癌,但前列腺增生时,PSA也可能轻度升高。年龄、前列腺增生、炎症、前列腺按摩以及经尿道操作等诸多因素均可影响PSA值。因此,该检查不能单独作为确诊手段,而是结合其他检查结果,用于与前列腺癌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帮助医生准确判断病情,排除恶性病变可能,进而更精准地评估前列腺增生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