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切监测新生儿生命体征及神经系统体征,营造安静舒适环境并将患儿头部适当抬高,保证营养供给,预防肺部感染、压疮及电解质紊乱,护理操作轻柔无菌且关注家长情绪给予心理支持。
一、监测与评估
密切监测新生儿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血压、体温等指标,同时重点观察神经系统体征,如意识状态、前囟张力等。新生儿前囟未闭,脑水肿时前囟可能隆起,通过持续监测可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为治疗调整提供依据。
二、环境与护理
营造安静舒适的环境,减少声光等外界刺激,避免加重脑水肿。将患儿头部适当抬高,维持头部呈中立位,利于颅内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程度。护理操作需轻柔,严格遵循无菌原则,防止医源性感染。
三、营养支持
保证新生儿足够的热量与营养供给,可通过静脉营养或合理喂养满足需求。在提供营养时需兼顾脑水肿相关代谢特点,避免因营养不当加重脑水肿相关病理状态,确保营养物质能支持新生儿生长发育同时不增加颅内代谢负担。
四、并发症预防
1.肺部感染预防:定期为新生儿翻身、拍背,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口鼻分泌物,降低肺部感染风险。
2.压疮预防:定时为新生儿更换体位,避免局部长期受压,可使用柔软舒适的床垫及体位垫,减少压疮发生几率。
3.电解质紊乱监测:脑水肿治疗中常涉及液体管理,需密切监测血钠、血钾等电解质水平,维持内环境稳定,防止因电解质紊乱引发其他并发症。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新生儿各器官发育未成熟,护理操作务必轻柔,严格遵循无菌原则以降低感染风险。关注家长情绪,给予心理支持,因家长面对新生儿患病易产生焦虑等情绪,及时沟通与安抚有助于家庭更好配合医疗护理工作,同时也利于新生儿的康复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