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炎双球菌即引发流脑的病原菌,依表面荚膜多糖抗原分多血清群,菌体呈肾形或豆形成对排列,通过飞沫等呼吸道传播,入侵人体上呼吸道免疫力下降时繁殖释放内毒素致脑膜炎症,有无症状带菌等临床表现,婴幼儿因免疫不完善病情可能更重,老年人免疫力低需注意防护,密切接触患者人群属高危暴露需留意自身健康。
一、基本定义
脑膜炎双球菌即脑膜炎奈瑟菌,是革兰氏阴性双球菌,属奈瑟菌属,为引起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病原菌。
二、分类
根据表面荚膜多糖抗原不同,可分为A、B、C、W135、X、Y、Z等多个血清群,其中A、B、C群是引发全球流脑流行的主要血清群。
三、形态结构
菌体呈肾形或豆形,常成对排列,直径约0.6~0.8微米,无鞭毛、无芽孢,有菌毛和荚膜。
四、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密切接触如接吻等亦可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相对较高。
五、致病机制
细菌入侵人体上呼吸道后,若人体免疫力下降,细菌大量繁殖并释放内毒素等致病物质,内毒素可引发发热、微循环障碍等,细菌突破血脑屏障后会导致脑膜炎症。
六、临床表现
感染后可表现为无症状带菌、普通型流脑(突发高热、头痛、呕吐、皮肤黏膜瘀点瘀斑、颈项强直等)、暴发型流脑(病情凶险,可出现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脑实质损害等严重表现)。
七、高危人群及注意事项
婴幼儿:因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感染后病情可能更严重,需密切关注其体温、精神状态等,出现异常需及时就医。
老年人:免疫力低下,感染风险相对较高,应注意保暖、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等以降低感染几率。
密切接触患者人群:属于高危暴露人群,需留意自身健康状况,若出现相关疑似症状应尽早就诊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