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死亡临床判定含对外界无反应的深昏迷、脑干反射全消失及无自主呼吸且需排除相关因素,确认试验有脑电图呈等电位、经颅多普勒无脑血流灌注、体感诱发电位P14以上波形消失,需首次判定后间隔一定时间重复判定且排除影响因素,儿童等特殊人群需结合生理特点综合评估以保证诊断科学准确。
一、临床判定
1.深昏迷状态:患者对外界任何刺激均无意识反应,无自主运动,处于不可逆的深度昏迷状态。需排除药物中毒、低温(体温<32.2℃)、严重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等可影响意识状态的因素。
2.脑干反射全部消失:包括瞳孔对光反射(光照双眼时瞳孔无反应)、角膜反射(用棉絮轻触角膜边缘无眨眼反射)、头眼反射(转动头部时双眼无跟随运动)、前庭眼反射(用冰水灌注外耳道时双眼无眼球运动)、咳嗽反射(刺激气管无咳嗽反应)、吞咽反射(刺激咽部无吞咽动作)等全部消失。
3.无自主呼吸:需依赖呼吸机维持呼吸,且排除麻醉剂等药物因素后仍无自主呼吸动作。
二、确认试验
1.脑电图(EEG):呈等电位,即脑电图上无脑电活动波形,提示脑功能完全丧失。需在排除低温、药物等干扰因素后进行检测。
2.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显示无脑血流灌注现象,提示颅内血流完全停止,脑循环已终止。
3.体感诱发电位(SEP):P14以上波形消失,表明中枢神经系统传导通路功能完全丧失。
需注意,脑死亡的诊断需在首次判定后间隔一定时间(一般为6-24小时)重复判定,两次判定结果一致且排除上述影响因素后,方可确定为脑死亡。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脑死亡诊断需结合其生理特点综合评估,但核心临床判定及确认试验的原则一致,同时需充分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阶段对相关反射及检查结果的影响,确保诊断的科学性与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