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有皮肤黏膜出血表现如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及女性月经过多且无其他明确可致血小板减少原发疾病表现,实验室检查见血小板计数显著降低,骨髓象巨核细胞数量正常或增多但发育成熟障碍,需通过检查排除其他能引起血小板减少疾病并考虑不同人群特点及生活方式注意避免剧烈运动、详尽询问病史。
一、临床特征维度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通常存在皮肤黏膜出血相关表现,常见皮肤出现瘀点、瘀斑,可伴有鼻出血、牙龈出血等症状,女性患者可能出现月经过多情况,且此类出血症状呈持续存在状态,同时需注意无其他明确可导致血小板减少的原发疾病相关表现。
二、实验室检查维度
1.血小板计数:外周血血小板计数显著降低,一般低于100×10/L,且病情严重程度常与血小板计数水平相关,血小板计数越低,出血风险往往越高。
2.骨髓象检查:骨髓穿刺涂片可见巨核细胞数量正常或增多,然而巨核细胞发育成熟存在障碍,主要表现为幼稚型巨核细胞比例增高,产板型巨核细胞数量减少,而红细胞系、粒细胞系等其他细胞系列形态及数量通常无明显异常。
3.排除其他疾病:需通过一系列检查排除其他能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疾病,例如借助血常规、自身抗体检测、骨髓活检等检查手段排除再生障碍性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疾病。对于儿童患者,因其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在排除其他儿童期易致血小板减少疾病时需更细致,充分考虑儿童特殊的生理病理特点;老年患者则要着重排查是否存在老年常见的其他系统疾病导致血小板减少的情况,全面筛查可能的继发因素;生活方式方面,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以防因血小板减少引发严重出血事件;病史询问需详尽,了解患者既往有无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相关病史,以此为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