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疮预防要注意寒冷环境下肢体保暖、儿童老人及基础病者加强保暖,适当有氧运动、按摩手足、避免久坐久站来促进血液循环,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食物;治疗时轻度冻疮用38-40℃温水复温,用冻疮膏等外用药物(儿童慎用,破溃者防刺激感染必要就医),已破溃冻疮保持清洁用碘伏消毒、避免搔抓,严重或不愈及时就医且基础病患者需谨慎。
一、预防措施
1.保暖防护:在寒冷环境中,需注意肢体保暖,如穿戴厚且保暖的鞋袜、手套、围巾等,避免长时间暴露于低温环境,儿童、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者更应加强保暖,因儿童体温调节能力较弱,老年人血液循环相对缓慢,基础病患者局部血液循环可能受影响,易诱发冻疮。
2.促进血液循环: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慢跑、跳绳等,可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血液供应;日常可通过按摩手足等部位,促进末梢血液循环,但按摩力度需适中;避免久坐久站,定时活动肢体。
3.加强营养: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蔬菜(菠菜、西兰花等)、水果(橙子、猕猴桃等),维生素有助于维持皮肤健康,增强身体抗寒能力。
二、治疗方法
1.复温处理:轻度冻疮可将受冻部位浸泡于38~40℃温水中,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一般15~20分钟即可,复温后保持局部干燥,避免再次受冻,儿童复温时需有成人监护,防止烫伤。
2.药物辅助:可使用冻疮膏等外用药物,需注意儿童应慎用,若冻疮已破溃,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应保持局部清洁,防止感染,必要时就医由医生判断是否需使用抗感染等药物。
3.破溃冻疮护理:对于已破溃的冻疮,要保持局部清洁,可用碘伏等进行消毒,避免用手搔抓,以防感染加重,若情况严重或长时间不愈,需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处理,基础病患者(如糖尿病患者)更需谨慎,因基础病可能影响创面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