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灰质炎主要通过粪-口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粪-口传播是病毒经被污染的食物、水经口摄入传播,密切接触传播包括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不同人群因生活方式等感染风险不同,需通过注重卫生、保障饮水食物安全、避免密切接触等预防其传播。
一、脊髓灰质炎的传播途径
(一)粪-口传播
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通过被污染的食物、水等经口摄入而传播。当感染者的粪便中含有大量病毒,如果这些粪便污染了水源,其他人饮用了被污染的水后,就可能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同样,食物被患者粪便污染后,健康人食用了这样的食物也会引发感染。例如,在一些卫生条件较差、水源和食物容易被粪便污染的地区,脊髓灰质炎的传播风险较高。对于儿童来说,由于他们的卫生习惯相对较差,更容易接触到被污染的物体后再通过口部摄入病毒,从而增加感染几率。
(二)密切接触传播
1.直接接触:与脊髓灰质炎患者进行密切的生活接触,如共用餐具、毛巾等,都可能导致病毒传播。因为患者的唾液、粪便等含有病毒,在密切接触过程中,病毒可以通过这些途径从患者传播到健康人。比如,在家庭环境中,如果有成员感染了脊髓灰质炎,其他家庭成员在没有做好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很容易通过直接接触而被感染。
2.间接接触:接触被患者污染的物品表面,然后再接触自己的口、鼻等黏膜部位也可引发感染。例如,患者触摸过的玩具、门把手等物体表面可能残留病毒,健康人接触这些物体后,用手接触自己的嘴巴,病毒就会进入人体导致感染。这种传播方式在儿童群体中较为常见,因为儿童喜爱玩耍,接触各种物品的机会较多。
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以及密切接触途径进行传播,不同人群由于其生活方式、卫生习惯等因素的差异,感染风险有所不同,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通过注重个人卫生、保障饮水和食物安全、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等措施来预防脊髓灰质炎的传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