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伤后应迅速用生理盐水或清水轻柔冲洗伤口并用碘伏等消毒保持清洁,伤口发炎时在专业指导下用外用抗菌药物控制炎症,愈合期间避免搔抓和暴晒,营造适度湿润环境并保证营养均衡摄入,儿童要防抓挠规范处理伤口,老年人需严格清洁消毒加强营养护理,基础病史人群要积极控基础病密切观察伤口。
一、及时清洁消毒伤口
受伤后应迅速用生理盐水或清水轻柔冲洗伤口,清除污垢等异物,随后使用碘伏等合规消毒剂进行消毒,保持伤口清洁可降低感染发生概率,因为感染会引发炎症反应,刺激纤维组织过度增生进而增加疤痕形成风险。
二、有效控制炎症
若伤口出现发炎表现,可在专业指导下使用外用抗菌药物控制炎症,炎症得到良好控制能避免成纤维细胞过度活跃产生过多胶原,从而减少疤痕过度增生情况,因为炎症状态下胶原合成失衡易致疤痕异常。
三、避免外界刺激
伤口愈合期间需避免搔抓伤口,防止人为破坏正在修复的组织;同时要避免伤口暴晒,紫外线会刺激皮肤黑色素生成并干扰胶原正常合成,易增加疤痕色素沉着及增生风险。
四、促进伤口愈合
可营造适度湿润的伤口环境,如选用合适湿性敷料,利于上皮细胞迁移以加速愈合,研究显示湿性环境下伤口愈合更优且疤痕程度较轻;此外需保证营养均衡摄入,尤其要充足摄取蛋白质(组织修复重要原料)、维生素C(有助于胶原合成)等营养物质。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皮肤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伤口发炎时更需防止儿童抓挠伤口,应及时带儿童规范处理伤口,因其皮肤薄嫩,炎症易致更明显疤痕。
老年人:老年人伤口愈合速度较慢且感染风险较高,需严格清洁消毒伤口,加强营养支持以促进愈合,且老年人皮肤松弛,伤口愈合后疤痕可能更显著,需更精细护理。
基础病史人群: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病史者,伤口发炎更易引发疤痕异常增生,要积极控制基础病(如严格控糖等),密切观察伤口状况,出现异常及时就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