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性紫癜临床具血小板减少性与血管性紫癜表现,皮肤紫癜散在或密集、大小不一可融合好发四肢下肢且不同年龄有差异并伴黏膜出血,实验室检查血小板计数可正常或减少,凝血功能检查PT、APTT常正常出血时间可能延长,血管通透性相关检查毛细血管脆性试验常阳性,需排除单纯性紫癜、过敏性紫癜等类似疾病。
一、临床特征评估
混合性紫癜患者常同时呈现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血管性紫癜的临床表现。皮肤紫癜表现为散在或密集分布的瘀点、瘀斑,大小不一,可融合成片,好发于四肢等部位,尤其下肢多见,且不同年龄人群皮肤表现可能因生理差异略有不同,儿童皮肤相对娇嫩,紫癜表现可能在外观上有其特点,但核心是同时存在两种紫癜的皮肤表现特征;同时可能伴有黏膜出血,如鼻出血、牙龈出血等。
二、实验室检查指标
1.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可能处于正常范围或出现减少情况,若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相关部分则血小板计数降低,而血管性紫癜部分血小板计数可正常,需综合判断两种紫癜相关因素对血小板计数的影响。
2.凝血功能检查: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通常处于正常范围,这与单纯凝血因子异常导致的出血性疾病不同;出血时间测定可能延长,提示血管或血小板功能存在异常情况,是混合性紫癜在凝血相关实验室检查方面的特征性表现之一。
3.血管通透性相关检查:毛细血管脆性试验常呈阳性,反映血管壁通透性增加等血管性紫癜相关的病理改变,结合血小板相关指标,共同支持混合性紫癜的诊断。
三、排除其他疾病
需排除单纯性紫癜、过敏性紫癜等其他类似紫癜性疾病。单纯性紫癜一般仅表现为皮肤紫癜,无血小板减少及明显血管性紫癜相关的实验室异常;过敏性紫癜多有过敏原接触史,且有特定的皮肤紫癜特点及伴随症状,如腹痛、关节痛等,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全面的实验室检查及临床表现的鉴别,可排除这些疾病以明确混合性紫癜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