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训练体系包含早期基础关节活动度训练(儿童需轻柔)、体位转换与压疮预防(定时翻身检查皮肤)、肌力与耐力训练(循序渐进结合自身特点),辅助器具应用有轮椅适配及正确使用(儿童需专用陪同)、助行器辅助(专人陪护调高度),心理康复干预需及时评估,通过心理咨询等调整心态,家属给予支持,儿童需家长医护耐心陪伴干预。
一、康复训练体系
1.早期基础关节活动度训练:伤后早期由专业人员每日对患者各关节进行2-3次被动活动,每次每个关节活动5-10次,维持关节活动度,预防肌肉萎缩与关节僵硬。儿童截瘫患者因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训练需更轻柔,遵循儿童生理特点,以不引起疼痛为度。
2.体位转换与压疮预防:定时(一般每2小时)协助患者翻身,动作轻柔平稳,避免拖、拉、推等加重皮肤损伤的动作,同时检查皮肤状况,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老年截瘫患者皮肤耐受性差,需尤其加强压疮预防。
3.肌力与耐力训练:依据患者情况逐步开展肌力训练,如利用弹力带进行上肢肌力训练、在康复器械辅助下进行下肢肌力训练,训练强度循序渐进,以患者可耐受为准。女性截瘫患者训练时可结合自身身体特点调整方案,注重训练舒适性与可持续性。
二、辅助器具应用
1.轮椅使用:选取适配患者体型的轮椅,教导患者正确使用方法,包括起身、移动、转弯等技巧,定期检查轮椅部件确保安全。儿童截瘫患者需使用专用儿童轮椅,且需在家长或专业人员陪同下使用。
2.助行器辅助:有部分运动能力的截瘫患者可使用助行器进行站立与步行训练,训练时需专人陪护防跌倒,助行器高度要调至合适位置保证患者姿势正确。
三、心理康复干预
截瘫患者易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需及时进行心理评估,通过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方式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树立康复信心。家属要给予充分情感支持营造良好家庭氛围,儿童截瘫患者心理康复更需家长与医护人员耐心陪伴,关注其情绪变化并及时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