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作时可出现意识改变对外界无应答、婴幼儿有眼球上翻等肢体表现、较大儿童有四肢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等并伴随自主神经症状,发作后常现嗜睡等精神状态改变、有头痛等身体不适及短暂神经系统残留表现,婴幼儿需关注不典型表现及热性惊厥关联,儿童要留意诱因及脑电评估,惊厥史患儿再发需记录情况防意外伤害。
一、发作时典型症状
1.意识改变:突然出现意识丧失,对外界刺激无应答,婴幼儿可能表现为对呼唤无反应、目光呆滞等。
2.运动表现:
婴幼儿:可出现眼球上翻、凝视或震颤,肢体呈轻微抖动或刻板样运动,如单侧或双侧肢体不自主抽动。
较大儿童:多表现为四肢强直性抽搐(肢体僵硬)或阵挛性抽搐(肢体有节律的快速抽动),可伴随牙关紧闭、口吐白沫等。
3.自主神经症状:部分患儿发作时可出现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呼吸急促或暂停等表现。
二、发作后常见表现
1.精神状态:发作后常出现嗜睡、精神萎靡,部分儿童可表现为烦躁不安。
2.身体不适:可能出现头痛、乏力,婴幼儿可能表现为哭闹不止、食欲减退等。
3.神经系统残留表现:少数患儿发作后可能有短暂的肢体无力、协调能力下降等,但多可在短时间内恢复,若持续不缓解需进一步评估。
三、不同人群特点及相关考虑
1.婴幼儿(≤3岁):因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惊厥史患儿发作时表现可能更不典型,如仅表现为眼球偏斜、面部局部肌肉抽动等,且需警惕热性惊厥等情况,需关注发热与惊厥的关联及发作频率。
2.儿童(3岁以上):除上述典型发作表现外,需留意是否存在诱发因素,如感染、电解质紊乱等,发作后需观察神经系统恢复情况,必要时进行脑电图等检查评估脑电活动。
3.特殊情况:若惊厥史患儿再次出现发作,需密切记录发作持续时间、频率、发作时表现及发作后恢复情况,及时就医明确是否为复发及潜在病因,如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同时需避免患儿在发作时发生意外伤害,如咬伤舌头、窒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