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训练包括肢体功能的被动与主动运动以维持关节活动度、促进神经恢复,体位管理需用辅助工具置肢体于功能位并定时翻身防畸形,皮肤护理要检查易受压部位、用减压设备防压疮,心理支持是关注患者情绪给予陪伴鼓励助其保持积极配合康复。
一、康复训练
1.肢体功能训练:
被动运动:由医护人员或家属协助进行瘫痪肢体的关节活动,如每天多次为患者进行上肢的屈伸、旋转及下肢的屈伸、内外旋等运动,每个关节每次活动5~10次,可维持关节活动度,防止肌肉萎缩与关节僵硬,相关研究表明定期被动运动能有效降低肌肉废用性萎缩发生率。
主动运动:在患者病情允许情况下,引导其进行自主的肢体运动,例如借助辅助器具进行简单的肢体抬举练习,通过主动运动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及肌肉力量提升,需根据患者具体恢复情况逐步增加运动强度。
二、体位管理
保持正确体位对截瘫患者至关重要,卧床时应使用体位垫等辅助工具将肢体置于功能位,如髋关节维持外展中立位,膝关节保持微屈状态,防止因长期不良体位导致关节畸形,临床实践显示正确体位管理可降低关节挛缩发生风险。一般每2小时左右为患者翻身1次,翻身过程中要保证脊柱平稳,避免脊柱扭曲,防止加重脊髓损伤或引发其他并发症。
三、皮肤护理
定期检查患者皮肤状况,尤其关注骶尾部、足跟等易受压部位,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使用气垫床等减压设备,减少局部持续受压时间。若发现皮肤有发红、破损等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如局部消毒、换药等,因为截瘫患者由于感觉障碍,皮肤损伤后易发展为压疮,严重影响康复进程,科学的皮肤护理能有效预防压疮发生。
四、心理支持
密切关注截瘫患者的心理状态,患者因肢体功能丧失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家人与医护人员应给予充分陪伴与鼓励,可通过心理咨询等专业方式帮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使其保持积极心态配合康复训练,研究表明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提高康复训练的依从性与康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