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炎典型症状为持续性高热、剧烈持续性头痛、喷射性呕吐,婴儿有前囟饱满等不典型脑膜刺激征表现,儿童有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老年人症状不典型易被忽视,治疗包括卧床休息、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药物按病原体选相应抗生素等,特殊人群用药需考虑影响精准选择。
一、脑膜炎的症状
(一)典型症状
1.发热:多为持续性高热,体温可高达39℃~40℃以上,是机体对感染的免疫反应表现。2.头痛:常为剧烈且持续性头痛,程度较重,与颅内压升高、炎症刺激脑膜等有关。3.呕吐:多为喷射性呕吐,因颅内压增高刺激呕吐中枢所致。
(二)不同人群表现差异
1.婴儿:前囟未闭,可能出现前囟饱满、张力增高,还可表现为拒食、烦躁不安、哭声尖锐等,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表现不典型。2.儿童:除发热、头痛、呕吐外,可出现颈项强直(屈颈时抵抗感明显)、克氏征(Kernig征)阳性(仰卧位,膝关节屈曲成直角后,伸小腿受阻,伴疼痛)、布氏征(Brudzinski征)阳性(仰卧,颈部前屈时双下肢不自主屈曲)等脑膜刺激征。3.老年人:症状常不典型,可能仅表现为意识模糊、认知功能改变、低热或体温正常等,易被忽视而延误诊治。
二、脑膜炎的有效治疗
(一)一般治疗
1.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的休息,减少体力消耗,利于机体恢复。2.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根据患者情况补充水分及电解质,确保内环境稳定,防止脱水等情况发生。
(二)药物治疗
根据脑膜炎的病原体不同选择相应抗生素等药物。例如,细菌性脑膜炎需选用敏感抗生素,如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可选用青霉素等;病毒性脑膜炎多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必要时使用抗病毒药物;真菌性脑膜炎则需使用抗真菌药物等。需注意,药物选择需依据病原学检查结果精准用药,遵循循证医学依据来确定具体药物种类。同时,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需考虑药物对生长发育的影响等,优先选择相对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案,避免低龄儿童使用不恰当药物加重健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