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炎真菌感染的常见病原体有新型隐球菌、曲霉菌等,患者有发热、头痛等表现且不同真菌表现有差异,可通过脑脊液检查、影像学检查诊断,主要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儿童需密切监测病情并考虑药物对生长发育影响,老年人要评估肝肾功能,孕期需权衡抗真菌药物对胎儿风险,基础疾病患者要控制基础疾病并规范抗真菌治疗。
一、定义与病原体
脑炎真菌感染是真菌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引发的炎症性疾病,常见病原体包括新型隐球菌、曲霉菌、毛霉菌等。新型隐球菌多经呼吸道吸入传播,曲霉菌可通过血行播散等途径累及中枢神经系统。
二、临床表现
患者常出现发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不同真菌引起的表现有差异,如新型隐球菌感染可致慢性病程,出现脑膜刺激征等;曲霉菌感染可能伴有肺部等原发病灶相关表现。
三、诊断方法
1.脑脊液检查:通过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行墨汁染色查找新型隐球菌、真菌培养等,有助于明确病原体。2.影像学检查:头颅CT或MRI可发现脑部病灶,如新型隐球菌感染可见脑膜强化等表现。
四、治疗
主要采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如两性霉素B等,需根据病原体种类选择合适药物。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免疫力相对低下,感染后病情进展可能较快,需密切监测病情,抗真菌治疗时需充分考虑药物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优先考虑安全有效的非药物干预基础上的合理用药。
老年人:老年人常合并基础疾病,肝肾功能可能减退,用药时需评估肝肾功能,谨慎选择抗真菌药物,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孕期女性:孕期感染真菌性脑炎时,需权衡抗真菌药物对胎儿的潜在风险,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并充分告知孕妇及家属治疗的利弊。
基础疾病患者:有糖尿病、免疫抑制状态(如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艾滋病患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感染真菌性脑炎风险较高,需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免疫抑制患者需评估免疫状态并调整相关治疗,同时规范抗真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