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出现红血丝的因素包括皮肤结构上角质层薄致屏障功能弱及毛细血管分布浅,外部有温度变化、紫外线照射、过度护肤刺激,疾病方面有玫瑰痤疮、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等皮肤疾病及高血压、内分泌失调等全身性疾病引发。
一、皮肤结构因素
1.角质层薄:正常皮肤角质层起保护与维持水分作用,当角质层薄时,皮肤屏障功能减弱,毛细血管易显露,天生皮肤薄人群易出现,如部分婴幼儿角质层未完全发育成熟,成年人群长期用刺激性护肤品或过度去角质也可致角质层变薄出现红血丝,不同年龄均受此结构影响。
2.毛细血管分布浅:面部等部位毛细血管位置浅,易因皮肤受影响而显露,这是皮肤自身解剖结构特点,各年龄面部皮肤相对其他部位毛细血管分布更浅是普遍情况。
二、外部刺激因素
1.温度变化刺激:过冷或过热环境致皮肤毛细血管应激,寒冷时血管收缩,温度回升时扩张,反复变化使毛细血管弹性降低易显露,如长期处寒冷地区或频繁进出温差大环境者,夏季高温致血管扩张也会加重红血丝。
2.紫外线照射:UVB和UVA损伤皮肤胶原蛋白与弹性纤维,破坏屏障功能,刺激毛细血管扩张,长期暴露阳光下者,如户外工作者、不注意防晒者易出现,随年龄增长紫外线损伤累积红血丝可能加重。
3.过度护肤刺激:不当护肤致红血丝,含酒精、果酸、维A酸等刺激性成分的护肤品,或频繁去角质,会损伤角质层、降低皮肤防御能力,各年龄人群不恰当护肤方式均可能引发。
三、疾病相关因素
1.皮肤疾病:玫瑰痤疮为常见慢性炎症性皮肤疾病,表现为面部中央红斑、丘疹等及毛细血管扩张,发病与遗传、神经血管调节功能异常等有关,好发中青年;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以皮肤黏膜毛细血管扩张为特征,各年龄均可发病。
2.全身性疾病: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致面部毛细血管压力变化出现红血丝;内分泌失调如雌激素水平变化等影响皮肤血管状态,女性生理期、孕期等特殊时期因内分泌波动可致红血丝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