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供血不足可引发头晕、头痛、视物模糊、记忆力减退、肢体麻木、睡眠障碍、精神萎靡等症状,老年人、有心血管疾病史等基础病史者及生活方式不健康人群是高危人群,需通过改善生活方式等进行预防和干预。
一、头晕
脑供血不足时,脑部血液供应不足会影响平衡觉等相关神经功能,常表现为头晕,且可能在突然起身、改变体位等情况下加重,这是因为体位变化时脑部血流重新分布调节不及时,导致短暂性脑供血进一步减少而引发头晕症状。
二、头痛
脑部缺血缺氧会刺激神经末梢,引发头痛,其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隐痛、胀痛或搏动性疼痛等,是脑供血不足常见的症状之一,与脑部血管舒缩功能紊乱及缺血导致的神经反应有关。
三、视物模糊
眼部血液供应依赖脑部供血的协同,脑供血不足时眼部血液灌注不足,会出现视物模糊现象,表现为看东西不清、模糊感,严重时可能影响正常视物功能。
四、记忆力减退
脑部神经细胞的正常功能维持需要充足血液供应来提供氧和营养物质,脑供血不足会影响神经细胞的代谢和功能,进而导致记忆力减退,表现为对近期事件、人物等记忆能力下降。
五、肢体麻木
脑部对肢体感觉的传导和调控需要良好的血液供应,脑供血不足时会干扰神经传导,出现肢体麻木症状,常见于单侧肢体,如手部、脚部等部位感觉异常。
六、睡眠障碍
脑供血不足会影响脑部神经递质的平衡及相关神经调节功能,从而导致睡眠障碍,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浅易醒、多梦等,影响睡眠质量。
七、精神萎靡
由于脑部供血不足,神经功能活动受到影响,患者常出现精神萎靡的状态,表现为情绪低落、缺乏活力、注意力不集中等,整体精神状态欠佳。不同人群中,老年人因血管弹性下降等因素更易发生脑供血不足,出现上述症状时需及时关注;有心血管疾病史、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史的人群是脑供血不足的高危人群,更应留意自身是否出现相关症状;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吸烟、酗酒、缺乏运动、高脂高盐饮食的人群,也会增加脑供血不足发生风险,进而出现相应症状,需通过改善生活方式等进行预防和干预。